酸堿平衡失調的種類
(一) 代謝性酸中毒
1 病因病理(★★★)引起代謝性酸中毒的主要因素有: ① 酸性物質過多。② 堿性物質丟失過多。③ 腎功能不全等。
2 臨床表現(★★★★)① 最明顯的表現為呼吸加深加快(Kussmal呼吸)。有時呼氣有爛蘋果氣味,乃體內酮體生成過多所致。② 代謝性酸中毒可降低心肌收縮力和周圍血管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且常伴[K+]增高,可出現心律失常、心音低弱、休克。[H+]增高,使毛細血管擴張,病人可有面部潮紅,口唇呈櫻紅色,但休克病人因缺氧而發紺。③ [H+]增高可抑制腦細胞代謝活動,嚴重者可神志不清或昏迷。病人常有對稱性肌力減弱,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3 輔助檢查(★★★)血pH<7.35、SB↓、CO2CP↓、BE負值增大、BB↓;血K+可升高;尿呈強酸性。
4 治療要點(★★★)控制病因、糾正脫水、應用堿性藥物。輕度代謝性酸中毒病人,只要能夠消除病因,糾正缺水,酸中毒常可自行糾正,不必使用堿性溶液。病情較重者,應及時補給堿性溶液,堿性藥物首選5%碳酸氫鈉,也可應用11.2%乳酸鈉,但在使用時應先稀釋6倍為等滲溶液后方能輸入,而且缺氧或肝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宜使用,以免加重肝臟負擔。酸中毒時血Ca2+、K+均可增多,故常掩蓋低鈣血癥或低鉀血癥,補充堿性溶液后應注意缺鈣或缺鉀癥狀的發生,并及時予以糾正。
(二) 代謝性堿中毒
1 病因病理(★★★)① 酸喪失過多。② 堿性物質攝入過多。③ 缺鉀。④ 利尿劑(呋塞米、依地尼酸等)能使Cl-排出增多,Na+和HCO-3回入血液增多造成堿中毒。
2 臨床表現(★★★)輕者一般無明顯癥狀。較重者抑制呼吸中樞,病人呼吸淺而慢。腦細胞代謝活動障礙,嗜睡、譫妄或昏迷。可有低鉀血癥和缺水的臨床表現。由于血離子化鈣(Ca2+)減少,可表現手足抽搐、腱反射亢進等。
3 輔助檢查(★)血pH>7.45、SB↑、CO2CP↑、BE正值增大、BB↑;血K+、Cl-可下降;尿呈堿性,但低鉀性堿中毒時,尿液可呈酸性。
4 治療要點(★)代謝性堿中毒的處理較酸中毒困難,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恢復血容量,糾正Ca2+、K+不足。對病情較輕的病人,補0.9%氯化鈉溶液和適量氯化鉀后,病情多可改善;嚴重時補充稀鹽酸溶液。
(三) 呼吸性酸中毒
1 病因病理(★★★)呼吸性酸中毒多因呼吸功能障礙,使體內CO2積蓄,血[H2CO3]升高。
2 臨床表現(★★★★)臨床表現常為原發疾病掩蓋,病人多有呼吸困難、胸悶、發紺、乏力、頭痛,甚至血壓下降、譫妄或昏迷。
3 輔助檢查(★)血pH↓、PaCO2↑,CO2CP代償性略↑等。
4 治療要點(★)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改善通氣功能。必要時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使用呼吸機。酸中毒較重者,可適當使用氨基丁三醇(THAM),糾正細胞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
(四) 呼吸性堿中毒
1 病因病理(★)呼吸性堿中毒多因肺通氣過度使血PCO2明顯降低,引起低碳酸血癥。
2 臨床表現(★★★★)一般無癥狀。較重者以神經肌肉興奮性增強為其特征,表現為肌肉震顫或手足麻木、抽搐。呼吸初期深快,隨后淺慢或呼吸不規則。
3 輔助檢查(★)血pH↑、PaCO2↓,CO2CP代償性略↓等。
4 治療要點(★)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必要時用紙筒罩住口鼻以增加CO2的吸入量,也可應用鎮靜劑,或讓病人吸入含5%CO2的氧氣。增加血液PCO2;用10%葡萄糖酸鈣糾正Ca2+不足引起的手足抽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