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泌尿系統解剖生理特點
(一) 解剖特點(★★★)① 腎臟: 嬰兒腎臟相對較大,其上端位置較高,下端可低至髂嵴以下第4腰椎水平,2歲后才達髂嵴以上,因右腎稍低于左腎,故2歲以內小兒腹部觸診常可捫及腎臟。嬰兒腎臟表面呈分葉狀,至2~4歲時分葉完全消失,若此后持續存在,可視為畸形。② 輸尿管: 嬰幼兒輸尿管長而彎曲,管壁肌肉及彈力纖維發育較差,易受壓扭曲而致梗阻和尿潴留,誘發泌尿道感染。③ 膀胱: 嬰兒膀胱位置相對較高,尿液充盈時,其頂部常在恥骨聯合之上,腹部觸診時易捫及;隨著年齡增長逐漸下降入盆腔內。④ 尿道: 新生女嬰尿道僅長1cm(性成熟期3~5cm),外口接近肛門,因此易受污染而發生上行性感染。為防止感染,應勤換尿布,清潔臀部時應從前向后。男嬰尿道長約5~6cm,但由于包皮過長,尿垢積聚時也易引起上行性細菌感染。
(二) 生理特點(★★★★)
1. 腎小管重吸收及排泄功能新生兒生后數周近端腎小管重吸收功能發育逐漸成熟,鈉吸收與成人相似,但排鈉能力較差,若輸入鈉過多,使細胞外液擴張,容易發生鈉潴留和水腫。
2. 濃縮和稀釋功能新生兒及嬰幼兒濃縮尿液功能不足,排出溶質所需的液量相對較多,嬰兒尿中每排泄1mmol/L溶質至少需水14ml,成人僅需07ml,故入量不足時易發生脫水甚至誘發急性腎功能不全。
3. 小兒排尿特點① 排尿次數: 大多數新生兒在生后24小時內排尿,99%在48小時內排尿;出生后頭幾日每日僅排尿4~5次,1周后因進水量增多而膀胱容量較小,每日排尿增至20~25次,1歲時每日排尿控制在15~16次,至學齡前和學齡期每日排尿6~7次。② 每日尿量: 小兒24小時尿量個體差異較大,新生兒生后48小時正常尿量為每小時1~3ml/kg,每小時<10ml/kg為少尿,每小時<05ml/kg為無尿。正常每日尿量(ml)約為(年齡-1)×100+400,嬰兒尿呈強酸性,放置后有紅褐色沉淀,為尿酸鹽結晶。正常嬰幼兒尿液為淡黃色透明,但在寒冷季節尿排出400~500ml,幼兒500~600ml,學齡前期600~800ml,學齡期800~1400ml,青春期1000~1600ml,若24小時尿量嬰幼兒<200ml,學齡前兒童<300ml,學齡兒童<400ml時即為少尿,當低于50ml時即為無尿。
4. 小兒尿液特點① 尿色及酸堿度: 出生后最初2~3日尿色偏深,稍后變為白色混濁,是由于尿中鹽類結晶析出所致。尿酸鹽加熱后可溶解,以此可與膿尿或乳糜尿鑒別。小兒尿液多接近中性或弱酸性,pH平均在48~78之間,一般在6左右。② 尿蛋白: 正常健康小兒尿中含有微量蛋白,尿蛋白定性試驗陰性,定量每日≤100mg/m2,一次性尿蛋白(mg/dl)/肌肝(mg/dl)≤02,尿蛋白主要來自血漿,白蛋白占2/3,若尿蛋白超過150mg/d或每小時>4mg/m2,定性試驗則表現為異常陽性。③ 尿細胞和管型: 正常清潔新鮮尿液離心后沉渣鏡檢,紅細胞<3個/HP,白細胞<5個/HP,透明管型偶見。12小時尿細胞計數(Addis count)正常為: 紅細胞<50萬,白細胞<100萬,管型<5000個。
關注"566執業護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護士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執業護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