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6年護士資格考試《基礎護理學》預習資料30套
鼻飼法的插管方法
1)備齊用物攜至病人床邊。對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護理,講清治療的意義和注意事項,進行精神安慰與鼓勵,消除病人的緊張恐懼情緒,使病人能積極主動配合操作。
2)協助神志清醒的患者取平臥位,頜下鋪治療巾,清潔鼻腔。
3)戴無菌手套,用液體石蠟紗布潤滑胃管前段約15~20cm,一手用紗布托持胃管,另一手用鑷子夾住胃管,沿一側鼻孔輕輕插入至咽喉時(約14~16cm處)病人可能出現惡心反應。及時與患者溝通,指導患者做吞咽動作,同時將胃管緩慢插入。如發生嗆咳、呼吸困難、紫紺等情況,表示誤入氣管,應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插入不暢時可將胃管抽回一小段,再向前推進。
4)胃管插入長度在《基礎護理學》中的測量方法是從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劍突的長度(或發際至劍突的長度),成人約為45~55cm.在臨床應用時,認為用此方法置管時胃管前端僅達到胃賁門或胃體部,不易吸出胃內容物。通過臨床多次試驗,采用眉心~臍的體表測量法,胃管即可到達胃體、胃竇部,可有效地觀察胃內容物或進行胃腸內營養支持。
5)昏迷病人因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臨床采用雙枕墊頭快速插管法,即將兩枕墊于患者頭下,使其下頜盡量貼近胸骨柄,置胃管入鼻腔后雙手快速插管,使管端沿食管后壁滑行至胃內,此方法適用于昏迷不能合作者,快速有效,可減輕對咽喉部粘膜的刺激。
6)置管到預定長度時,可用抽吸胃液法或用聽診器在胃部聽氣過水聲等方法確定胃管在胃內。
7)用膠布粘貼法固定胃管于鼻翼或頰部。由于病人鼻部出汗或分泌油脂、病人翻身活動等,膠布都有可能脫落,從而導致胃管脫出。我病區的固定方法是使用兩根小線穿過胃管,系于患者的耳后,定期觀察患者耳后皮膚情況。
急腹癥的疾病治療有兩種
一般治療
對急性腹痛暫難診斷,需繼續觀察時,可首先行全身支持和對癥止痛等治療。伴有休克者需及時予以糾正,并監測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尿量、意識狀態等一般情況。
伴感染者積極配合抗感染治療。同時密切觀察腹痛性質、部位及腹部體征的動態變化口在暫時禁食禁水期間,予以輸液,提供能量及維持患者的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對彌漫性腹膜炎、腸麻痹或腸梗阻者可行胃腸減壓。伴有大量失血者應及時輸血,以防止失血性休克。經觀察和治療,腹痛逐漸緩解,且平穩3天以上,患者一般情況好掣已不明顯或炎癥已局限,或患者一般狀態差,不能耐受手術探查和手術治療者大多采用非手術法。
手術療法
手術治療診斷明確時,部分患者需處理病灶,主要是通過手術切除病灶或解除梗阻因素,有時病灶切除困難,可采用穿孔修補、局部壞死組織清除、造瘺等方法,視需要放置引流管。急腹癥病因很多,機制復雜,病情急迫多變而嚴重,花費很長時間以求術前確診,不盡可能,有時也不允許,往往需要及早作剖腹探查。
關注"566執業護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護士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執業護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