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感染護理
1 .護理評估
(1) 健康史:注意評估產婦有無貧血、營養不良、慢性疾病等 ; 近預產期有無盆浴、性交史 ; 分娩過程中有無出現胎膜早破、產程延長、產道損傷、產后出血、胎盤殘留等并發癥。
(2) 身體狀況:可有以下各種不同的臨床表現: ① 急性外陰、陰道、宮頸炎:主要為局部切口或撕裂傷口感染。 會陰部感染表現為局部紅、腫、痛或針孔流膿 ; 陰道與宮頸感染表現為黏膜充血、潰瘍、膿性分泌物增多。 ② 急性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最為常見。 輕者表現為低熱、惡露增多有臭味、下腹輕壓痛 ; 重者表現為寒戰、高熱、下腹疼痛及壓痛、惡露不多。 ③ 急性盆腔結締組織炎、急性輸卵管炎:表現為寒戰、高熱、下腹疼痛, 積膿時可捫及邊界不清的包塊。 ④ 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彌漫性腹膜炎:炎癥局限于盆腔腹膜時, 為急性盆腔腹膜炎, 若炎癥擴散至腹腔則引起彌漫性腹膜炎。 產婦可出現寒戰、高熱、下腹或全腹疼痛及壓痛、反跳痛、肌緊張。 ⑤ 血栓性靜脈炎:由胎盤附著處的血栓感染引起。盆腔血栓性靜脈炎常于產后 1 ~ 2 周后出現弛張熱、下腹疼痛和壓痛。 下肢血栓性靜脈炎患者, 因靜脈血液回流受阻, 出現下肢疼痛、水腫、皮膚發白, 習稱“股白腫”。 ⑥ 膿毒血癥及敗血癥:當感染血栓脫落進入血循環可引起膿毒血癥。 細菌大量進入血循環并繁殖形成敗血癥。
(3) 心理狀況:病人可產生焦慮甚至恐懼 ;家庭成員對產婦的態度也會影響產婦情緒。
(4) 輔助檢查: ① 白細胞計數增高, 尤其是中性粒細胞升高明顯。 ② 紅細胞沉降率顯著增高。 ③ 宮腔分泌物細菌培養或陰道拭子細菌培養可發現病原體。
2 .護理措施
(1) 控制感染: ① 嚴密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意識狀態及全身情況, 注意惡露的量、顏色、氣味, 傷口愈合情況, 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助治療。 ② 體溫超過 39 ℃ 者給予物理降溫, 鼓勵產婦多飲水, 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 必要時遵醫囑靜脈補充液體, 注意加強口腔、皮膚的清潔護理。 ③ 做好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 遵醫囑應用敏感、足量、高效抗生素, 有效控制感染。
(2) 減輕疼痛: ① 向產婦解釋疼痛的原因, 協助其取半臥位, 利于惡露引流及炎癥局限 ; 會陰側切者應取健側臥位, 并保持切口干燥、清潔。 ② 用 0.1 % 苯扎溴銨溶液擦洗或沖洗會陰每日 2 次 ; 會陰水腫者, 局部可用 50% 硫酸鎂濕熱敷 ; 囑下肢血栓性靜脈炎者,抬高患肢, 局部保暖并給予熱敷, 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脹。
(3) 減輕焦慮:鼓勵產婦說出焦慮的原因及心理感受, 消除其顧慮, 樹立信心, 配合治療過程。
3 .健康指導 指導產婦出院后注意補充營養, 保證休息, 適當活動, 按醫囑正確使用藥物 ; 同時做好口腔、皮膚、乳房的護理, 保持會陰的清潔 ; 做好避孕指導。
關注"566執業護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護士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執業護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