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飲食控制與用藥
一、飲食控制
為防止麻醉意外,麻醉前常規禁食12h,禁飲水4~6h,除門診小手術外均應嚴格遵守這一常規。
二、麻醉前用藥
1.巴比妥類——有鎮靜、催眠和抗驚厥作用,并能防止和減輕局麻藥中毒反應。常用的有苯巴比妥鈉0.1g,麻醉前半小時肌注。
2.鎮痛類——提高痛閾,強化麻醉效果,減少麻藥用量和減輕內臟牽拉反應,常用藥物有嗎啡和哌替啶,嗎啡5~10mg皮下注射,哌替啶50~100mg肌注,此類對呼吸中樞有抑制作用,嗎啡作用更強,小兒、老人慎用,孕婦產前禁用口
3.抗膽堿類——抑制腺體分泌從而減少呼吸道和口腔液體分泌,保持呼吸道通暢,并能防止迷走神經興奮,從而避免心動過緩和驟停。常用藥物有阿托品0.5mg和東莨菪堿0.3mg,麻醉前半小時肌注,由于該類藥能抑制汗腺分泌和影響心血管活動,故對甲亢、高熱、心動過速患者不宜使用。
4.安定類——可使情緒穩定,抗焦慮、抗驚厥,并有中樞性肌肉松弛作用,還有一定的抗局麻藥中毒作用。常用的有地西泮5~10mg或氟哌啶5mg,術前半小時肌注。
全身麻醉的護理
一、麻醉前護理
采用吸入麻醉的應特別注意呼吸道狀況和呼吸功能,有呼吸道疾病的應首先治療。術前用藥,禁食禁飲水等。
二、麻醉中護理
巡回護士協助麻醉師觀察病情,執行醫囑,預防和搶救麻醉意外。
三、全麻蘇醒期的護理
(1)密切觀察:一般都在恢復室或重癥監護室進行,有專人護理,酌情每15~30min測一次血壓、脈搏、呼吸直至穩定清醒。
(2)維持呼吸功能:防止嘔吐誤吸引起窒息,全麻后患者取側臥或去枕平臥位,頭轉向一側,有嘔吐物及時吸出。防止舌后墜,出現鼾聲時,可托起下頜或應用口咽、鼻咽通氣導管,當有喉痙攣,出現尖銳的喉鳴聲時,立即去除誘因,加壓給氧,必要時環甲膜穿刺給氧。
(3)維持循環功能:應注意血壓、脈搏、心律、心電圖的監測,隨時注意患者的變化,如血壓過低,應檢查輸液和術后出血等。
(4)保持正常體溫:術中長時間的暴露和大量輸液均可使體溫過低,術后注意保暖,必要時可用熱水袋,小兒體溫中樞尚不健全,術后可有高熱,采用物理降溫防止高熱抽搐。
(5)防止意外損傷:在麻醉的恢復過程中,可能出現明顯的興奮期,出現躁動、幻覺等。應有專人守護,做好防護,防止拔出各種導管,也應防止墜床外傷的發生。
(6)清醒后,非消化道手術的患者如無嘔吐、腹脹,可在4~6h后開始少量飲水,次日開始進食。
關注"566執業護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護士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執業護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