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的輔助檢查
1.結核菌素試驗 一般用 1 :2000 OT 稀釋液 0.1ML 或 PPD 制品 0.1ML(每 0.1ML內含結素 5 單位)。
(1) 試驗方法:用皮內注射法。 將試液 OT 或 PPD 注入左前臂掌側中、下 1/3 交界處皮內,使之形成直徑 6~10MM 的皮丘。48~72小時觀測反應結果。如為陰性可逐漸增加濃度復試,一般 1 :100 OT(100 結核單位) 仍陰性,可除外結核感染。
(2) 結果判斷:應測硬結直徑的毫米數,來判斷:
陰性 (-) 無硬結;
弱陽性 (+) 結硬,平均直徑在 5~9MM;
中陽性 (++ ) 紅硬,平均直徑在 10~19MM;
強陽性 (+++) 紅硬,平均直徑>20MM;
極強陽性 (++++ ) 除硬結外,還有水皰、壞死或淋巴管炎。
(3) 臨床意義:
① 陽性反應:A.3 歲以下,尤其是 1 歲以下未接種卡介苗小兒,表示體內有新的結核病灶。 B.兒童無明顯臨床癥狀而成陽性反應,表示受過結核感染,但不一定有活動病灶。C.強陽性反應,表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病。 D.兩年之內由陰轉陽,或反應強度從原直徑 <10MM 增至>10MM,且增加的幅度為 6MM 以上者,表示新近有感染,或可能有活動性病灶。 E.接種卡介苗后陽性反應與自然感染反應的區別在于:自然感染反應較強,硬結質地較硬,顏色深紅,邊緣清楚,直徑多在 10~15MM 以上,4~5 天后仍有痕跡。 而接種卡介苗者反應較弱,硬結質地較軟,淺紅色,邊緣不整。 直徑多在 5~9MM,48 小時后完全消失。 自然感染陽性變化少,短時間內反應無減弱傾向,持續多年,甚至終身。 接種卡介苗者反應有逐年遞減傾向,一般 3~5 年消失。
② 陰性反應:A.未受過結核感染。B.初次感染后 4~8 周內。C.機體免疫反應受抑制時,呈假陰性反應,如重癥結核病、麻疹等。 D.技術誤差或結核菌(結素) 素效價不足。
2.實驗室檢查
(1) 結核菌檢查:從痰、胃液、腦脊液、漿膜腔液中找到結核菌是確診的手段。
(2) 免疫學診斷及生物學基因診斷。
(3) 血沉:可判斷病灶是否具有活動性。
3.X線檢查 因 95% 以上的人感染途徑是肺,胸片檢查確定病灶的部位、范圍、性質、發展和決定治療方案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必要時進行斷層或 CT 檢查。
4.其他 如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淋巴結組織活檢、眼底鏡檢查、超聲波檢查等。
關注"566執業護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護士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執業護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