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的非手術治療
1) 禁食,待肛門排氣后方可進食;
2) 胃腸減壓:是治療腸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注意胃管護理,待肛門排氣后方可拔除;
3) 體位:生命體征平穩可取半臥位;
4) 鎮痛:無腸絞窄或腸麻痹可用抗膽堿藥物緩解疼痛;
5) 緩解腹脹:持續胃腸減壓,如無腸絞窄,可從胃管注入石蠟油;
6) 嘔吐:坐起或頭側向一側,及時清除口腔內嘔吐物,注意記錄觀察嘔吐物的顏色、量和性狀;
7) 嚴格記錄出入液量,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
8) 防治感染和毒血癥;
9)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腹痛、腹脹、嘔吐及腹部體征情況,注意預防絞窄性腸梗阻。
腹部病人的護理
1.①實質性臟器損傷:內出血,嚴重者可出現失血性休克;腹痛,肝胰破裂可出現明顯腹膜刺激征;②空腔臟器損傷:彌漫性腹膜炎有典型腹膜刺激征,嚴重者可出現感染性休克;肝濁音界縮小,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2.腹部損傷病人的護理措施
(1)急救:首先處理威脅生命的因素,依次為心搏驟停、窒息、大出血、開放性氣胸、休克、腹部內臟脫出;
(2)觀察期間病人的一般護理:擴充血容量;記錄出入量;調整輸液的速度和量;觀察脫水癥狀有無改善;消除病因;休克病人應采取頭高足低位;
(3)術前護理:處理腹壁損傷;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臥床休息,少搬動病人,禁止使用止痛劑;禁食、胃腸減壓;按醫囑積極補充血容量,防治休克;應用抗生素防治腹腔內感染;心理護理;開放性損傷常規注射TAT;盡快做好手術前準備;
(4)術后護理:采取合適體位,休克病人應頭高足低位;注意補液和抗炎治療;病情觀察;加強營養。
3.腹膜炎按發病機制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繼發性腹膜炎在急性化膿性腹膜炎中最常見。
4.急性腹膜炎的臨床表現
1) 腹痛:最主要的癥狀,為持續性、劇烈疼痛,常難以忍受;深呼吸、咳嗽、轉動身體時疼痛加劇;被動側臥、屈曲臥位;原發病灶處最明顯
2) 惡心、嘔吐:出現最早
3) 體溫、脈搏變化:體溫升高,脈搏加快
4) 感染中毒癥狀:呈休克的臨床表現
5) 視:腹脹、腹式呼吸減弱或消失 觸: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腹膜刺激征,標志性)
叩:呈鼓音,腹腔積液時有移動性濁音 聽:麻痹性腸梗阻時,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5.腹腔膿腫鑒別
(1)膈下膿腫:全身癥狀明顯,局部癥狀輕。初期弛張熱,膿腫形成后持續中高熱,肋緣下或劍突下持續性鈍痛,可出現呃逆,可出現胸水、氣促、咳嗽、胸痛等表現;
(2)盆腔膿腫:局部癥狀明顯,全身癥狀輕。出現典型的直腸刺激征(里急后重)和膀胱刺激征(尿頻尿急尿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