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愈合分類、分級
Ⅰ類切口:無菌切口 甲級愈合:切口愈合優良,無不良反應
Ⅱ類切口:可能有污染 乙級愈合:切口處有炎癥反應,但未化膿
Ⅲ類切口:污染切口 丙級愈合:切口化膿,需切開引流處理。
例題:甲狀腺大部切除后切口愈合優良(I/甲)
胃大部切除后切口血腫(II/乙) 闌尾穿孔切除術后切口愈合優良(III/甲)
術后不適及處理
(1)切口疼痛:遵醫囑給止痛藥,必要時肌內注射哌替啶等;
(2)發熱:外科手術熱可不需特殊處理,高熱者給予物理降溫,如冰袋降溫、酒精擦浴等,必要時應用解熱鎮痛藥物;
(3)惡心嘔吐:平臥且頭偏向一側,以防誤吸,觀察嘔吐及嘔吐物情況,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鎮靜劑或止吐藥;
(4)腹脹:早期下床活動,禁食、胃腸減壓、肛管排氣或高滲溶液低壓灌腸;
(5)呃逆:壓迫眶上緣、抽吸胃內積氣和積液、給予鎮靜、解痙藥物治療;
(6)尿潴留:無禁忌者可協助其自行排尿,無效時導尿。注意:第一次導尿量超過500ml者,應留置導尿管1-2天。第一次放尿量不超過800-1000ml。
術后病情觀察和記錄
(1)觀察生命體征:中小型手術者術日每小時測量脈搏、呼吸、血壓,監測6-8小時至生命體征平穩;大手術或可能出血者須嚴密觀察,每15-30監測生命體征,至病情穩定后改為每1-2小時測1次;
(2)觀察尿液色和量:必要時記錄24小時液體出入量;
(3)加強巡視和觀察:若病人出現脈搏變快、弱,脈壓變小,血壓下降,呼吸急促,每小時尿量小于50ml時應及時報告醫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