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2年護士資格考試備考知識點匯總
臥位和安全的護理
1.被動臥位指患者自身無改變臥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體位,如昏迷、癱瘓等患者。
2.被迫臥位指患者意識清晰,有變換臥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或治療的原因,被迫采取的臥位,如支氣管哮喘患 者發(fā)作時采取的端坐臥位。
3.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的患者采取去枕仰臥位,防止嘔吐物流入氣管引起窒息。
4.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術后6~8小時的患者采取去枕仰臥位,防止顱內(nèi)壓降低引起頭痛。
5.中凹臥位適用于休克患者;頭胸抬高10°~20°,利于保持呼吸道通暢,下肢抬高20°~30°,利于靜脈回 流,增加心排血量,緩解休克癥狀。
6.側(cè)臥位肌肉注射時,下腿彎曲,上腿伸直。
7.半坐臥位時,先搖床頭支架,使之呈30°~50°,再搖膝下支架,以防患者身體下滑。
8.半坐臥位的適應證
①面部及頸部手術后患者,可減少局部出血。
②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難患者,可改善呼吸困難。
③胸、腹、盆腔手術后或有炎癥的患者,使感染局限,防止膈下膿腫。
④腹部手術后患者,減輕腹部切口縫合處的張力,緩解疼痛,利于傷口愈合。
⑤疾病恢復期體質(zhì)虛弱患者:適應體位變化,利于向站立過渡
9.端坐臥位時,搖起床頭支架,使之呈70°~80°,膝下支架呈15°~20°。
10.急性肺水腫、心包積液、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時的患者,因極度呼吸困難而被迫端坐。
11.頭低足高位適用于
①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液易于咳出。
②十二指腸引流,以利于膽汁引流。
③妊娠時胎膜早破,以防止臍帶脫垂。
④跟骨及脛骨結(jié)節(jié)牽引時,利用人體重力作為反牽引力。
12.頸椎骨折患者進行顱骨牽引時,采取頭高足低位,以利用人體重力作為反牽引力。
13.頭高足低位適用于開顱手術后患者;減輕顱內(nèi)壓,預防腦水腫。
14.膝胸臥位時,患者跪于床上,小腿平放,大腿與床面垂直,兩腿稍分開,胸部貼于床面,腹部懸空,臀部抬 起,兩臂屈肘放于頭兩側(cè),頭轉(zhuǎn)向一側(cè)。
15.膝胸位的適應證
①肛門、直腸、乙狀結(jié)腸疾病的檢查、治療。
②矯正子宮后傾和胎位不正。
③產(chǎn)后促進子宮復原。
16.患者置管時,翻身前應先安置妥當,翻身后應檢查有無脫落、扭曲、移位、受壓等,以保持導管通暢。
17.手術后患者翻身時,先換藥再翻身。
18.顱腦手術后患者頭部轉(zhuǎn)動過劇可引起腦疝而導致突然死亡,因此一般只臥于健側(cè)或平臥。
19.進行骨牽引的患者翻身時不可放松牽引。
20.支被架用于肢體癱瘓、極度虛弱的患者,以避免蓋被壓迫肢體所致的不舒適或足下垂等并發(fā)癥;也可用于燒 傷患者暴露療法時保暖。
21.制動性保護具只能短期使用,一般每2小時松解一次,同時注意患者肢體應處于功能位。
22.約束帶用于躁動或精神科患者,以限制身體或肢體活動。使用約束帶時,應經(jīng)常觀察局部皮膚顏色,一般每 15分鐘觀察一次。
23.床檔的作用是保護患者,預防墜床。
萬題庫下載 | 微信搜"萬題庫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