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力衰竭最常的病因是心肌病變;最常見的誘因是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
2.左心衰表現為肺淤血和心排出量降低。
3.肺淤血的突出表現是呼吸困難,體征是兩肺濕啰音。
4.心排出量降低的突出表現是乏力。
5.左心衰最早的表現是勞力性呼吸困難;
最典型的表現是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最危重的 表現是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腫),
最晚期的表現是端坐呼吸。
6.急性左心衰三特點:粉紅色泡沫痰、重度呼吸困難、滿布啰音。
7.左心衰兩大體征:奔馬律、交替脈。
8.左心衰咯血是由于肺淤血致支氣管靜脈破裂出血。
9.右心衰表現為體循環淤血:
最突出的癥狀是消化道反應;
最突出的體征是水腫;
最有特異的體征是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和頸靜脈怒張。
10. 左心衰發展為全心衰,原有左心衰癥狀(肺淤血、呼吸困難)減輕:
特點是先有左心衰,再出現水腫等。
11.對心臟結構和心功能檢查最有意義是的超聲心動圖。
12.強心—三類藥:洋地黃、β受體激動劑、磷酸二脂酶抑制劑。
13.洋地黃作用:增加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不增加心肌耗氧。
14.急性左心衰處理:靜脈給藥,作用要快。給氧3點:6-8L/min;30-50%乙醇;作用去泡沫。
15. 急性左心衰用嗎啡能迅速緩解呼吸困難,但嗎啡能抑制呼吸,已有肺心病禁用。與支氣管哮喘不能鑒別是選用氨茶堿。
16.心衰最主要的護理診斷:左心衰—氣體交換受損;右心衰—體液過多。
17.慢性心衰給氧在:2-4L/min。
18..長期臥床:活動下肢,防止下肢血栓。
長期臥床—下肢血栓—肺栓塞。
19.心衰分期與護理
I級 活動不受限(與正常人相似);注意休息。
II級 活動輕度受限(上樓)增加休息,尤其是下午多休息。
III級 明顯受限(平路) 嚴格限制活動。
Ⅳ級 重度受限(休息) 絕對臥床休息。
20.診斷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檢查是心電圖。
21.心律失常最常見的癥狀是心悸。
22.心律失常最常見的誘因是情緒激動。
23.P波是心房除極波,當心房有病變是,P波改變。
P波方向決定是否為竇性心律:竇性心律時。P波在II、V5直立,在aVR倒置。如正好相反,為逆行P波,表示興奮點不在竇房結,而在房室結。
右房肥大,P波高尖,見于肺心病,又稱“肺性P波”;左房肥大,P波增寬,見于二尖瓣狹窄,又稱“二尖瓣P波”。
24.QRS波群為心室除極波,心室病變如室性心律失常看此波。
25.竇性心律失常:特點是心律為竇性,即P波方向正常。
一般不需處理,過快,用β受體阻滯劑;過慢用阿托品。
26.三種期前收縮
房性:代償間歇不完整
結性:逆行P波
室性:QRS寬大畸形。
處理:偶發:多為生理性,不需要處理。房性(結性):β受體阻滯劑或維拉帕米;室性:利多卡因。
27.陣發性心動過速
室上性:快、齊、血壓正常;一般無器質性心臟病;簡單處理—刺激迷走神經;
室性:快、基本齊、血壓低;有器質性心臟病;處理—利多卡因。
無效:兩者均可用同步電復律。電復律后絕對臥床24h。
28.房顫:P波消失,代替f 波不規則。
三不一:心律快慢不一,心音強弱不一,脈搏短絀(心率>脈搏)。
兩人同時測心率與脈搏。
風心病—房顫—栓塞,特別是腦栓塞。其他部分的動脈栓塞:下肢栓塞—下肢疼痛;腹部動脈栓塞—腹痛。
處理:急性—同步電復律;慢性—洋地黃控制心率。
29.室撲、室顫:最嚴重。QRS-T波消失。無血循環,因此無心率和脈搏。
心跳驟停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是室顫(冠心病多見)。
處理:立即非同步電復律。藥物:利多卡因。
30.房室傳導阻滯:I度—全部下傳(PR間期延長,P:R=1:1);II度部分下傳(P:R>1:1);III度,完全不下傳,P:R>1:。
31.主要藥物的副作用:
奎尼丁:心臟毒性。
利多卡因:中樞抑制。
胺碘酮:肺纖維化。
32.危險程度
室顫>III度房室傳導阻滯、室性心動過速>室性期前收縮
室性期前收縮:RonT>多源性>成對>聯律。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執業護士]真題/考點/模擬題等資料>>>
相關推薦:
護士資格考試考點資料 ※ 執業護士考試時間 ※ 考試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