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A1/A2型選擇題 |
第 11 頁:A3/A4型選擇題 |
71.B【解析】2歲~12歲小兒的體重計算公式為:體重(kg)=年齡×2+8;2~12歲小兒身高計算公式為:身高(cm)一年齡×7+75。通過計算可知正確答案為B。
72.C【解析】枕部壓之乒乓球感是維生素D缺乏的表現,此患兒出現驚厥,應屬于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
73.D【解析】妊高征的治療原則是鎮靜、解痙、降壓、利尿,適時終止妊娠。解痙的首選藥物為硫酸鎂。在使用硫酸鎂前或過程中,應注意定時檢查膝反射是否減弱或消失,呼吸每分鐘不少于16次,尿量每小時不少于25ml或每24小時不少于600ml。硫酸鎂治療一旦出現中毒反應,立即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loml。
74.E【解析】心肌梗死的診斷主要依據典型的心電圖動態演變;明確的心肌酶學/心肌損傷標記物變化;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因此心電圖有典型的動態演變或心電圖出現心肌缺血損傷改變具有診斷意義。
75.D【解析】子宮肌瘤的惡變率極低,根據病人年齡、肌瘤大小等因素可以選擇隨訪觀察、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
76.D【解析】慢性腎衰患者的飲食應根據其腎功能的情況來給予相應的優質低蛋白的飲食。并適量補充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保證熱量。慢性腎衰患者不必給予高熱量、高纖維素飲食,只要保證熱量,適當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即可。慢性-腎衰患者應限制磷的攝人。
77.C【解析】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現已公認幽門螺桿菌(Hp)為消化性潰瘍的一個重要發病原因。Hp感染后破壞了胃的黏膜屏障,使氫離子和胃蛋白酶滲入黏膜,發生自身消化作用,形成潰瘍。消除Hp可降低消化性潰瘍復發率。
78.C【解析】根據病史及查體情況,該患者為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急性加重期,其氧療的原則是持續低流量吸氧。
79.C【解析】很多環境因素如吸入異物、感染、食物、藥物以及氣候變化和運動等都可能誘發哮喘,護士應指導患者使其識別激發因素,并能夠采取相應韻回避措施。
80.B【解析】哮喘患者不宜用超聲霧化吸入,因霧液刺激可使支氣管痙攣,使哮喘癥狀加重。
81.C【解析】首先根據病史、誘因及臨床表現(皮膚潮紅、球結膜水腫)考慮該患者出現了呼吸衰竭;該患者為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常常表現為Ⅱ型呼吸衰竭,氧療原則應為捷續低流量吸氧。
82.B【解析】原發性肝癌患者腹部疼痛常局限于右上腹部,呈持續性脹痛或鈍痛,疼痛原因與腫瘤增長迅速使肝包膜被牽拉有關,患者突然出現腹部劇痛、腹膜刺激征,根據病史,應首先考慮肝癌結節破裂,并破入腹膜。
83.A【解析】溫水濕敷有利于緩解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皮膚損害。化妝品會刺激皮膚,加重皮損,因此應禁用化妝品。紫外線使皮膚上皮細胞凋亡,新抗原暴露而成為自身抗原,因此紫外線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的重要誘因。肥皂水屬于堿性,會加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皮膚損害。
84.D【解析】青年男性,典型高顱壓表現(劇烈頭痛,伴頻繁嘔吐),有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陽性,肢體無偏癱,符合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特點。
85.A【解析】癲癇的單純失神發作(小發作)常于兒童時起病,表現為短暫的意識障礙,突然發呆、失神、言語中斷或正常行動中止,手持物件可能落地,但不跌倒,每次發作不超過30秒,隨即恢復其發作前的談話或行動,對發作經過無記憶。
86.D【解析】根據目前患者感染、貧血和出血的臨床表現,如果合并胸骨疼痛,常提示骨髓腔內白血病細胞過度增生,對急性白血病的診斷有高度提示意義。
87.D【解析】根據血紅蛋白80g/L,判斷患者為中度貧血。因為其白細胞、血小板正常,可排除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患者經口服鐵劑治療7天后,血紅蛋白不升,網織紅細胞由0.007上升至0.0143,符合缺鐵性貧血患者服鐵劑后1周網織紅細胞上升達高峰,但血紅蛋白于2周后上升的特點。另外,溶血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患者接受鐵劑治療均無效。故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缺鐵性貧血。紅細胞生成減少。
88.C【解析】血沉和甲胎蛋白測定不具有特異性,而痰脫落細胞檢查、淋巴結活檢及纖維支氣管鏡檢查都是確診肺癌的有效手段,但只有痰脫落細胞檢查是非侵入性的檢查,顯然是最簡單有效的診斷方法。
89.D【解析】患者的脈搏快(120次/分),血壓低(60/45mmHg),考慮為休克,此時最首要的措施是補充血容量。
90.C【解析】根據患者發熱、貧血的臨床表現,結合外周血象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明顯減少、骨髓增生低下的實驗室檢查結果,均高度提示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可能。
91.D【解析】甲狀腺危象系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病情惡化時的嚴重癥候群,可危及生命,常因各種誘因所致的大量甲狀腺素突然釋放人血導致。
92.D【解析】婦科腹部手術備皮范圍是上起劍突下緣,下至兩大腿上1/3,左右到腋中線,剃去陰毛。臍部用汽油棉棍(或絡合碘棉棍)清潔后再用酒精棉棍擦拭。
93.D【解析】顱內壓增高的特征性表現為噴射狀嘔吐,且患者有明顯的誘因。
94.A【解析】破傷風病人的病室光線宜暗些。
95.A【解析】傳導是指機體的熱量直接傳到另一個同其直接接觸且溫度較低的物體的一種散熱方式,高熱時用冰袋降溫,就是利用傳導散熱。
96.B【解析】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營養障礙期有明顯的血管壁增厚及血栓形成,常出現靜息痛,并伴有趾甲生長緩慢、增厚變形,皮膚干燥變薄、蒼白、汗毛脫落和肌肉萎縮等。患肢脛后動脈和足背動脈搏動消失。
97.E【解析】闌尾壁層組織壞死,穿孔后如未被包裹,感染繼續擴散,則引起起彌漫性腹膜炎。
98.D【解析】引流管通暢時有氣體或液體排出,或引流瓶長管中的水柱隨呼吸上下波動。
99.D【解析】壓瘡潰瘍期的表現是創面感染,有膿性分泌物,重者還會有壞死組織。因此答案為選項D。選項A、C為淤血紅潤期表現;選項B、E為炎性浸潤期表現。
100.B【解析】選項B為炎性浸潤期水皰破裂后的處理方法,不適用于潰瘍期。其余選項均為正確的處理方法。
101.A【解析】李女士具有長期臥床這一危險因素,局部組織受壓過久是其發生壓瘡最主要的原因。
102.D【解析】該患者稍活動即感心慌、憋氣,休息時無癥狀,故可判斷為心功能三級。應根據心功能情況決定活動和休息原則,心功能三級病人,以臥床休息、限制活動量為宜。
103.C【解析】洋地黃中毒的常見毒性反應有:(1)胃腸道反應,如食欲下降、惡心、嘔吐等。(2)各種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縮二聯律最常見,亦有室上性心動過速伴房室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心動過緩等。(3)神經系統反應:頭痛、頭暈、視物模糊、黃綠色視等。該患者符合洋地黃中毒的表現。應立即停用洋地黃,治療心律失常,補鉀。
104.D【解析】輕度營養不良者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為0.4~0.8cm;中度營養不良者腹壁皮下脂肪厚度<0.4cm;重度營養不良者腹壁皮下脂肪消失。
105.C【解析】營養不良患兒飲食調整的原則是循序漸進,逐步補充。輕度營養不良dgL,開始每日可供給能量250~330k]/kg(60~80kcal/kg);中、重度營養不良49L供給熱能從每日165~280k]/kg(45~55kcal/kg)開始逐步少量增加。
106.B【解析】營養不良患兒容易并發低血糖,尤其是在夜間和清晨。該患兒出冷汗、面色蒼白、神志不清、脈搏緩慢、呼吸暫停均符合低血糖的常見表現。
107.E【解析】等滲性脫水應補充1/2張含鈉液;低滲性脫水補給2/3張含鈉液;高滲性脫水補給1/3~1/5張含鈉液。若臨床上判斷脫水性質有困難,可先按等滲性脫水處理。
108.C【解析】精神萎靡、心音低鈍、腹脹、腸鳴音減弱是低鉀血癥的表現。故補液的同時還應補鉀。
109.A【解析】補鉀濃度不能過高,應稀釋成0.2%~0.3%速度不能太快,每日補鉀總量靜滴時間不應短于6~8小時,以免發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110.D【解析】心前區隆起、胸骨左緣聞及心雜音、指(趾)端發紺明顯、X線檢查結果、“靴形心”均是法洛四聯癥的表現。
111.D【解析】患兒突然出現抽搐提示缺氧嚴重,應立即將患兒置于膝胸臥位,使得體循環阻力增加,右向左分流減少,肺循環增加,同時下肢屈曲,使靜脈回心血量減少,缺氧可得到暫時緩解。
112.C【解析】該患兒有發熱,應供給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引發腦血栓。
113.D【解析】患者肥胖,餐后血糖高,故應再次檢查血糖或做0GTT試驗。
114.D【解析】雙胍類最適合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115.D【解析】肥皂水為堿性,可增加腸道對氨的吸收,加重肝昏迷患者病情,故患者灌腸時禁用肥皂水。
116.B【解析】肝昏迷的患者灌腸時禁用肥皂水,否則會促進氨的吸收加重肝昏迷。
117.D【解析】胸痛病人采取患側體位有3大好處:一是可以通過限制胸廓運動而減輕胸痛;二是可以有利于健肺進行代償;第三還可以防止病灶向健側擴散。
118.C【解析】該患者采用患側臥位,使健側肺充分發揮代償作用。
119.E【解析】根據題干提供的臨床特點:大劑量用抗生素及口腔內有白色膜狀物等先判定是真菌感染。
120.D【解析】通過病歷分析,可判斷病人口腔有真菌感染。此時首選的口腔護理溶液為1%~4%的碳酸氫鈉。
121.A【解析】病人處于昏迷狀態,無法漱口。
122.C【解析】根據病例中患者因輸液而出現的呼吸困難,皮膚發癢,眼瞼水腫,可判斷是過敏反應。
123.D【解析】對輸血引起的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吸氧,按醫囑皮下注射腎上腺素,同時密切觀察病情。該病人脾破裂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應暫禁飲食。.
124.D【解析】根據病例分析患者最可能是急性白血病。
125.c【解析】感染是患者出現高熱的原因。
126.D【解析】為血液病患者物理降溫時不宜用乙醇。
127.D【解析】根據病人的表現,應考慮腹股溝斜疝。斜疝的疝環是腹股溝管的深環,其位置位于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1。5~2.0cm。
128.B【解析】腹外疝的疝內容物最多見的活動度大的小腸和大網膜。還納疝塊時可聞及腸鳴音,其疝內容物應為小腸。
129.C【解析】嵌頓性斜疝多發生在強體力勞動或排便等腹內壓驟增時,表現為腫塊突然增大,伴有明顯疼痛。平臥或用手推送不能使腫塊回納。腫塊緊張發硬,明顯觸痛。
130.A【解析】根據病例分析,該病人最可能是發生了低血糖反應,所以應立即進行的檢查是血糖檢查。
131.A【解析】低血糖的處理是立即口服或靜注500g/L葡萄糖。
132.A【解析】該患兒為早產兒,體溫32℃,目前最主要的護理問題是體溫過低。
133.B【解析】該患兒為早產兒,體溫過低,目前最主要的護理是保暖、復溫。
134.E【解析】早產兒應合理喂養,喂奶量應根據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而定,以不發生胃內潴留及嘔吐為原則,而不是多喂奶。
135.D【解析】新生兒和早產兒易缺乏維生素K依賴凝血因子,根據該患兒的表現,應考慮肺出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