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男,40歲。負重物時右側斜疝被嵌頓,提示疝內容物已發生缺血壞死,其處理原則為
A.緊急手術
B.手法復位
C.對癥治療
D.抗感染
E.支持治療
【答案】:A
【解析】:考察各種常見疝的治療原則。嵌頓性疝原則上需要緊急手術治療,以防疝內容物壞死,并解除伴發的腸梗阻。絞窄性疝的內容物已壞死,更需手術治療。
12.男性病人,38歲,4h前負重物時,右側腹股溝斜疝被嵌頓,下列表現說明疝內容物已發生缺血壞死
A.疝塊增大,不能回納
B.疝塊緊張發硬
C.疝塊有觸痛
D.陣發性腹痛伴嘔吐
E.腹痛、腹膜刺激征 【答案】:E
【解析】:考察臨床表現。疝內容物發生缺血壞死時,因疝內容物發生感染,侵及周圍組織,會引起疝塊局部軟組織的急性炎癥和腹膜炎表現(腹痛、腹膜刺激征)。
13.男,40歲。腹股斜疝5年,搬舉重物時斜疝被嵌頓,行手術復位后,觀察的重點是下列哪一項
A.生命體征
B.神志變化
C.肛門排氣
D.嘔吐腹脹
E.腹痛、腹部體征 【答案】:E
【解析】:考察術后護理措施。醫生術中經過判斷,認為嵌頓性疝的疝內容物血運正常,沒有切除腸管,但術后腸管仍可能發生壞死,因此,術后護士應該觀察有無腸破裂的表現。
14.男,40歲,負重物時右側斜疝被嵌頓,行手術復位。手術的主要關鍵在于
A.術前明確診斷
B.做好充分術前準備
C.疝囊高位結扎
D.選擇適當的修補方法
E.正確判斷疝內容物的生命力
【答案】:E
【解析】:考察臨床表現。疝嵌頓時間過長,疝內容物缺血壞死,稱為絞窄性疝。手術中嵌頓性疝病人不用切除部分腸管,而絞窄性疝要切除。因此,醫生要判斷腸管有無血運。
15.男,38歲。診斷腹股溝斜疝,行疝修補術治療。術后病人采取仰臥位,膝下墊枕的主要目的是
A.緩解縫合張力以利愈合
B.防止疝復發和感染
C.減輕腰麻后疼痛
D.減少陰囊血腫的發生
E.減輕切口疼痛與滲血
【答案】:A
【解析】:考察術后護理。疝術后取平臥位,膝下墊一軟枕,使髖關節微屈,以松弛腹股溝切口的張力和減少腹腔內壓力,利于切口愈合和減輕切口疼痛。
16.男,56歲。患腹股溝斜疝,行斜疝修補術。其術前護理哪項不妥
A.傳統疝修補術后應早期下床活動
B.備皮避免剃破皮膚
C.術前排尿,防止誤傷膀胱
D.積極處理疝的誘發因素
E.保持大便通暢
【答案】:A
【解析】:考察疝手術前的護理措施。傳統的疝修補術后早期避免下床活動,采用無張力疝修補術的病人可以早期離床活動。
17.男,34歲。腹股溝斜疝入院,給予疝修補術治療。術后用砂袋壓迫傷口的主要目的是
A.預防切口感染
B.預防切口裂開
C.減少傷口滲血
D.減輕切口疼痛
E.防止疝塊突出
【答案】:C
【解析】:考察術后護理。術后用砂袋壓迫傷口為壓迫止血,減少傷口滲血。
18.男,26歲。右側腹股溝斜疝,給予無張力疝修補術。術后護理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A.仰臥位,腘部墊枕
B.術后6~12h可進流質
C.用丁字帶托起陰囊
D.及時處理尿潴留
E.臥床3天方可離床活動
【答案】:E
【解析】:考察術后護理措施。采用無張力疝修補術的病人早期可以離床活動。
病人,男,36歲,搬運工人,診斷為腹股溝斜疝,站立時陰囊部位出現腫塊,呈梨形,平臥時可還納,體檢發現外環擴大,囑病人咳嗽時,指尖有沖擊感,平臥回納腫塊后,手指壓迫內環處,站立咳嗽,腫塊不再出現。
19.為避免術后疝的復發,術前準備中最重要的是
A.治療便秘
B.備皮
C.排尿
D.灌腸
E.麻醉前用藥
【答案】:A
【解析】:消除致腹內壓升高的因素:除緊急手術者外,凡術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難等腹壓升高因素者,均應給予對癥處理,否則易致術后疝復發。
病人,男,36歲,搬運工人,診斷為腹股溝斜疝,站立時陰囊部位出現腫塊,呈梨形,平臥時可還納,體檢發現外環擴大,囑病人咳嗽時,指尖有沖擊感,平臥回納腫塊后,手指壓迫內環處,站立咳嗽,腫塊不再出現。
20.術后第二天病人應采取的體位是
A.半臥位
B.平臥位,膝,髖關節微曲
C.頭低腳高位
D.斜坡臥位
E.端坐位
【答案】:B
【解析】:考察術后護理措施。術后體位:取平臥位,膝下墊一軟枕,使髖關節微屈,以松弛腹股溝切口的張力和減少腹腔內壓力,利于切口愈合和減輕切口疼痛。
執業護士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執業護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