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9護士資格《實踐能力》練習題匯總
1、患者男性,64歲.高血壓、冠心病史5年,入院血壓195/135mmHg,經治療后稍有下降,但時有波動,患者精神緊張焦慮,護理中不妥的操作是
A.測得血壓值偏高時應保持鎮靜
B.向患者介紹高血壓的保健知識
C.安慰患者,保持穩定樂觀的情緒
D.將血壓計刻度面向患者以便患者觀察
E.測后與原基礎血壓對照后作好解釋
2、患者女性,27歲。因腦外傷昏迷入院,為供給營養和水分給予鼻飼。為患者插鼻飼管至15cm時要將患者頭部托起,目的是
A.減輕患者痛苦
B.避免患者惡心
C.避免損傷食道黏膜
D.加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
E.使喉管肌肉舒張,便于插入
3、患者女性,28歲,手術出血約800ml,現需輸入600ml血液。每輸完200ml血液,再次輸入另一袋血之前,應滴注
A.5%葡萄糖
B.復方氯化鈉
C.0.9%氯化鈉
D.3.8%枸櫞酸鈉
E.5%葡萄糖氯化鈉
4、患者男性,65歲,因腦血栓后遺癥,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時護士發現其骶尾部皮膚發紅,除去壓力無法恢復原來的膚色,護士使用50%乙醇按摩局部皮膚的作用是
A.消毒皮膚
B.潤滑皮膚
C.去除污垢
D.促進血液循環
E.降低局部溫度
5、患者男性,45歲,多次測得血壓均為125/85mmHg,應考慮患者為
A.低血壓
B.高血壓
C.脈壓大
D.正常血壓
E.臨界高血壓
6、患者男性,32歲,持續高熱2周,體溫40℃左右,日差超過1℃。脈搏108次/分,呼吸26次/分,患者神志不清,精神萎靡,食欲差。此患者體溫熱型為
A.不規則熱
B.間歇熱
C.弛張熱
D.稽留熱
E.波浪熱
7、患者男性,29歲,持續高熱3周,護士在評估過程中,發現患者體溫降至36.6℃,患者神志清醒,請分析退熱期的特點
A.產熱多于散熱
B.散熱大而產熱少
C.產熱和散熱趨于平衡
D.散熱增加,產熱趨于正常
E.散熱和產熱在較高水平上平衡
1、【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血壓計刻度應該面向護士,便于護士觀察,而不是患者。
2、【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深昏迷合并舌根后墜患者插胃管方法 :傳統的給昏迷患者插胃管方法是在插胃管前去枕,協助患者頭向后仰,當胃管插入15cm時,左手將患者頭部托起,使下頜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部通道弧度,便于管端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預定長度。在臨床工作中發現,此法為深昏迷合并舌根后墜患者插胃管往往難以奏效,其原因在于這類患者咽部組織松弛、舌根后墜堵塞了口咽部通道,將患者頭部托起難以改善堵塞狀況。
3、【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每輸完200ml血液,再次輸入另一袋血之前,應滴注0.9%氯化鈉。
4、【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護士使用50%乙醇按摩局部皮膚的作用是促進血液循環。
5、【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血壓正常值:收縮壓90~139mmHg,舒張壓為60~89mmHg。
6、【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1.稽留熱 體溫持續于39℃~40℃以上,達數日或數周,24小時波動范圍不超過1℃。見于肺炎鏈球菌性肺炎、傷寒、斑疹傷寒等的發熱極期。
2.弛張熱 體溫在39℃以上,但波動幅度大,24小時內體溫差達2℃以上,最低時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見于敗血癥、風濕熱、重癥肺結核、化膿性炎癥等。
3.間歇熱 高熱期與無熱期交替出現,體溫波動幅度可達數度,無熱期(間歇期)可持續1日至數日,反復發作。見于瘧疾、急性腎盂腎炎等。
4.回歸熱 體溫驟然升至39℃以上,持續數日后又驟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熱期與無熱期各持續若干日后即有規律地交替一次。見于回歸熱、霍奇金病、周期熱等。
5.波浪熱 體溫逐漸升高達39℃或以上,數天后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數天后再逐漸升高,如此反復多次。見于布魯菌病。
6.不規則熱 發熱無一定規律,可見于結核病、風濕熱、支氣管肺炎、滲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內膜炎等。
7、【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熱的臨床過程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體溫上升期:特點為產熱大于散熱。體溫上升的方式有驟升和漸升。體溫突然升高,在數小時內體溫就上升到最高點,稱為驟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體溫逐漸升高,在數日內上升到最高點,稱為漸升,如傷寒。
(2)高熱持續期:其特點為產熱和散熱在較高水平趨于平衡,體溫維持在較高狀態。
(3)退熱期:其特點為散熱大于產熱,散熱增加而產熱趨于正常,體溫恢復至正常調節水平。體溫急劇下降稱為驟退,如大葉性肺炎;體溫逐漸下降稱為漸退,如傷寒。體溫下降時,由于大量出汗,體液喪失,年老體弱及患心血管病的病人,易出現虛脫或休克現象,表現為血壓下降、脈搏細速、四肢濕冷等,應密切觀察,加強護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