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量效關系
一、效能:藥物所產生的最大效應。
二、效價:能引起等效反應的計量。
1、量效關系:藥理效應與劑量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劑量或濃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規律性變化。
濃度-效應關系:藥理效應與血藥濃度的關系較為密切藥理學研究常用。
2、最小有效量:剛引起藥理效應的劑量。
3、極量:引起最大效應而不發生中毒的劑量(即安全用藥的極限)。
4、劑量:藥物所用的分量。
5、治療量:指藥物的常用量,是臨床常用的有效劑量范圍,一般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極量之間的量。
6、常用量:比閾劑量大,比極量小的劑量。一般情況下治療量不應超過極量。
7、最小中毒量:超過極量,剛引起輕度中毒的量。
8、致死量:超過中毒量,引起死亡的劑量。
9、效價強度:藥物達一定藥理效應的劑量。反映藥物與受體的親和力,其值越小則強度越大。
10、效能:藥物達最大藥理效應的能力(增加濃度或劑量而效應量不再繼續上升)。反映藥物的內在活性。藥物的最大效能與效應強度含意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
11、安全范圍: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間的距離。
12、半數致死量(LD50):引起半數動物死亡的劑量。效應指標為中毒或死亡則可改用半數中毒濃度(TC50)、半數中毒劑量(TD50)或半數致死濃度(LC50)表示。
13、半數有效量(ED50):是能引起半數陽性反應(質反應)或半數最大效應(量反應)的濃度或劑量,用半數有效濃度(EC50)表示。
14、治療指數:半數致死量和半數有效量的比值 (LD50/ED50),比值越大相對安全性越大,反之越小。該指標的藥物效應及毒性反應性質不明確,這一安全指標并不可靠。
15、安全范圍:是ED95~TD5之間的距離,其值越大越安全。藥物的安全性與藥物劑量(或濃度)有關。
16、可靠安全系數 (CSF):CSF=LD1/ED99, 比值大于1,安全系數較大;比值小于1,安全系數小。
藥物的基本作用
一、治療作用:指凡符合用藥目的或達到防治效果的作用。治療目的分為對因和對癥治療。
1)對因治療(治本):用藥目的在于消除原發致病因子,徹底治愈疾病。
2)對癥治療(治標):用藥目的在于改善癥狀。對癥治療未能根除病因
2.不良反應:凡與用藥目的無關帶來不適的作用統稱為藥物不良反應。
二、特點:藥物固有的效應,可預知的,難避免。
1)副作用:在常用劑量下與治療目的無關的效應(副作用)。發生的常用劑量下,不嚴重,難避免的。
2)毒性反應:量大或蓄積或機體敏感性高發生有害的反應,一般比較嚴重,可以預知和可避免的。
3)后遺效應:指停藥后血藥濃度已降至閾濃度以下時殘存的藥理效應。
4)停藥反應:突然停藥后原有疾病的加劇,又稱回躍反應。如久服可樂定停藥次日血壓將激烈回升。
5)變態反應(過敏反應):指與藥理作用無關的病理性免疫反應。
6)特異質反應:特點-遺傳異常的免疫反應;與劑量成比;與固有藥理作用基本一致;藥理拮抗藥有效。
7)繼發反應:指繼發于藥物治療作用之后的一種不良反應,如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引起的兩重感染。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2015報名、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