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診斷的標志物
CEA是最早用于肺癌的診斷,特別對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有一定的意義。目前臨床上常將CEA和總唾液酸蛋白(TSA)聯合檢測,可提高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或CEA與降鈣素以及ACTH聯合檢測能對治療的效果提供依據。
在肺癌的基因檢測中,往往以檢測P53基因和RB基因的表達為主。
肺癌的腫瘤標志物的臨床應用如能結合細胞學的檢查,其價值就更大。
蛋白質的元素組成
單純蛋白質的元素組成為碳50~55%、氫6%~7%、氧19%~24%、氮13%~19%,除此之外還有硫0~4%.有的蛋白質含有磷、碘。少數含鐵、銅、鋅、錳、鈷、鉬等金屬元素。
各種蛋白質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為16%.由于體內組織的主要含氮物是蛋白質,因此,只要測定生物樣品中的氮含量,就可以按下式推算出蛋白質大致含量。
每克樣品中含氮克數×6.25×100=100克樣品中蛋白質含量(克%)
靜脈對血流的阻力
靜脈對血流的阻力 單位時間內由靜脈回流入心臟的血量等于心輸出量。在靜脈系統中,由微靜脈至右心房的壓力降落僅約2kPa(15mmHg)。可見靜脈對血流的阻力很小,約占整個體循環總阻力的15%.靜脈在血液循環中是將血液從組織引流回心臟的通道,并且起血液貯存庫的作用。小的血流阻力與靜脈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微靜脈在功能上是毛細血管后阻力血管。毛細血管后阻力的改變可影響毛細血管血壓。因為后者的高低取決于毛細血管前阻力和毛細血管后阻力的比值。微靜脈收縮,使毛細血管后阻力升高,如果毛細血管前阻力不變,則毛細血管前阻力和毛細血管后阻力的比值變小,于是毛細血管血壓升高,組織液的生成增多(見后)。因此,機體可通過對微靜脈收縮狀態的調節來控制血液和組織液之間的液體交換,并間接地調節循環血量。
靜脈的跨壁壓改變時可改變靜脈的擴張狀態,從而也改變靜脈對血流的阻力。大靜脈在處于擴張狀態時,對血流的阻力很小;但當管壁塌陷時,因其管腔截面由圓形變成橢圓形,截面積減小,因此對血流的阻力增大。另外,血管周圍組織對靜脈的壓迫也可增加靜脈對血流的阻力。例如鎖骨下靜脈在跨越第一肋骨處受肋骨的壓迫;頸部皮下的頸外靜脈直接受外界大氣的壓迫;腹腔內的大靜脈受腹腔器官的壓迫,等等。位于胸腔內的大靜脈則因受胸膜腔內負壓的作用,跨壁壓較大,一般不會塌陷。顱腔、脊柱、骨和肝、脾等器官內的靜脈,因受到血管周圍結締組織的支持,也不會塌陷。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