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生理
妊娠開始:成熟卵子受精;妊娠終止:胎兒及其附屬物自母體排出。
【受精及受精卵發育、輸送與著床】
①受精卵形成:卵子與精子結合的過程稱為受精。一般發生在輸卵管壺腹部。受精卵形成標志新生命誕生。
卵母細胞:直徑約200μm,卵細胞從卵巢排出后24小時內不受精則開始變性,一般認為卵子排出后15-18小時之內受精最好;②穿過透明帶的獲能精子外膜與次級卵母細胞融合,精原核與卵原核融合而形成受精卵(zygote),標志著受精過程完成;③受精后6~7日,晚期胚囊透明帶消失,囊胚“孵出”,合體滋養細胞分泌蛋白溶解酶,使接觸的子宮內膜表面溶解,形成缺口,孕卵經此缺口埋入內膜中,缺口迅速修復,這一過程叫受精卵著床或孕卵植入。受精卵著床三過程:定位、粘附、穿透。
【受精卵著床必備條件】
①透明帶消失;②胚泡細胞滋養細胞分化出合體滋養細胞;③胚泡和子宮內膜同步發育且功能協調;④孕婦體內有足夠數量的孕酮,子宮有敏感期允許受精卵著床。
【子宮內膜蛻膜變】受精卵著床后,子宮內膜迅速蛻膜變,致密層蛻膜樣細胞增大變成蛻膜細胞。蛻膜組成:底蛻膜、包蛻膜、真蛻膜。
【胚胎】妊娠8周內的孕體,是主要器官分化的時期。
【胎兒】妊娠≥9周各器官逐漸發育成熟的時期。
【胎兒附屬物】胎盤、胎膜、臍帶、羊水。
【妊娠足月胎盤的大體結構】
呈盤狀,多為圓形或橢圓形、重450~650g,直徑16~20cm、厚1~3cm,中央厚,邊緣薄。胎盤分胎兒面和母體面:胎兒面,表面被覆羊膜,呈灰藍色;母體面,呈暗紅色,有20個母體葉。
【胎盤構成】
羊膜、葉狀絨毛膜和底蛻膜。
【絨毛形成過程】
①一級絨毛(細胞中心索:合體+細胞滋養層細胞);②二級絨毛:間質中心索(細胞中心索+胚外中胚層);③三級絨毛:間質中心索+血管。
【葉狀絨毛膜的結構】
與底蛻膜相接觸的絨毛為葉狀絨毛膜。一個初級絨毛干及其分支形成胎兒葉、一個次級絨毛干及其分支形成胎兒小葉。每個胎盤有60-80個胎兒葉、200個胎兒小葉。
【胎盤功能】
維持胎兒在子宮內營養發育的重要器官。①氣體交換;②營養物質供應;③排除胎兒代謝產物;④分泌激素;⑤防御功能;⑥合成功能。
【胎盤血管合體膜】
胎盤介于母體與胎兒之間,母兒之間血流是不相通的,物質交換需經過血管合體膜(VSM) 進行。 為物質交換部位,由絨毛合體滋養細胞無核區胞質、合體滋養層基膜、絨毛間質、毛細血管基膜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 5 層組成的薄膜。物質交換及轉運方式有簡單擴散、易化擴散、主動運輸等。
【胎 膜】由絨毛膜和羊膜組成;胎膜外層為絨毛膜,發育過程缺乏營養退化萎縮成為平滑絨毛膜;胎膜內層為羊膜,為無血管膜。
【臍帶】臍帶斷面中央有一條管腔較大、管壁較薄的臍靜脈兩側有兩條腔小壁厚的臍動脈。
【羊水】
①妊娠足月羊水比重為1.007~1.025,pH值約為7.20,水分98%~99%,1%~2%為無機鹽及有機物。妊娠早期羊水為無色澄清液體。妊娠足月羊水略混濁、不透明可見羊水內懸有小片狀物(胎脂、胎兒脫落上皮細胞、毛發、少量白細胞、白蛋白、尿酸鹽)。②羊水的功能:保護胎兒、保護母體。
【妊娠期母體變化】
子宮:宮底于妊娠后期增長最快,子宮下段次之,宮頸最少;妊娠12~14周起,子宮出現不規律,無痛性收縮,稱Braxton Hicks收縮。子宮峽部:非孕時長約1cm, 妊娠后變軟;妊娠10周明顯變軟;妊娠12周后,子宮峽部拉長變薄,擴展成宮腔一部分;臨產后伸展至7~10cm,成為產道 一部分,此時稱為子宮下段。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2015報名、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