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上皮性腫瘤
為最常見的卵巢腫瘤,占原發性卵巢腫瘤的50-70%,多見于中老年婦女,腫瘤來源于卵巢表面的生發上皮,向輸卵管上皮分化,形成漿液性腫瘤;向宮頸粘膜分化,形成粘液性腫瘤;向子宮內膜分化,形成子宮內膜樣腫瘤。
病因:危險因素:未產、不孕、初潮早、絕經遲;保護因素:多次妊娠、哺乳、口服避孕藥;持續排卵假說。
病理:漿液性腫瘤:①漿液性囊腺瘤(良性腫瘤);②交界性漿液性囊腺瘤;③漿液性囊腺癌;粘液性腫瘤:①粘液性囊腺瘤(良性腫瘤);②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③粘液性囊腺癌;卵巢子宮內膜樣腫瘤:良性腫瘤;腹膜粘液瘤。
治療:首選手術治療,較小的良性腫瘤采用腹腔鏡手術,惡性采用剖腹手術。
惡性腫瘤治療原則:手術為主,輔以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
手術:①全子宮和雙附件切除(ⅰa、ⅰb);②全子宮和雙附件切除+大網膜切除(ⅰc);③腫瘤細胞減滅術;④淋巴結清掃術。
化療:紫杉醇(途徑:靜脈、腹腔、動脈灌注)。
卵巢非上皮性腫瘤
【卵巢生殖細胞腫瘤】
特點:青少年及兒童多發;
病理類型:
畸胎瘤:成熟畸胎瘤:皮樣囊腫,屬良性腫瘤,多為單房,腔內充滿油脂和毛發,有時可見牙齒和骨質;未成熟畸胎瘤:惡性腫瘤,多為實性
無性細胞瘤:惡性腫瘤,多見于20歲以下,對放射線敏感。
卵黃囊瘤:(內胚竇瘤)常見于兒童和年輕婦女,重要標志物:患者血清AFP升高,對化療極敏感。
【卵巢性索間質腫瘤】
、兕w粒細胞-間質細胞瘤:顆粒細胞瘤:低度惡性,可發生于任何年齡,能分泌雌激素;卵泡膜細胞瘤:良性,能分泌雌激素;纖維瘤:多見中年婦女,梅格斯綜合征:纖維瘤伴有腹水或胸腔積液、術后消失。
②支持細胞-間質細胞瘤:又稱睪丸母細胞瘤,罕見,可產生雄性激素。
【卵巢轉移性腫瘤】
體內任何部位(乳腺、腸、胃、生殖道)的原發性癌均可能轉移到卵巢,比如庫肯勃瘤(印戒細胞癌)。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2015報名、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