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藥的基本知識
(一) 藥物的領取和保管
1. 藥物的領取口服藥由中心藥房專人負責配藥、核對,病區護士負責核對后領回進行再次核對和發藥;病人所用注射類的藥品、搶救藥品、臨時醫囑的口服藥品等,均由病區護士專人負責,根據消耗量填寫領藥單,定期到藥房領取,貴重藥、劇毒藥、麻醉藥須憑醫師處方領取(麻醉藥用專門處方)。
2. 藥物的保管原則① 藥柜放置: 應放在光線明亮處,但不宜陽光直射,并經常保持整潔。② 藥品放置: 按內服、外用、注射、輸液、麻醉藥、劇毒藥等分類放置。先領先用,以防失效。貴重藥、麻醉藥、劇毒藥應加鎖保管,使用專本登記,做好交班。③ 藥瓶標簽: 藥瓶上應有明顯標簽。內服藥用藍色邊,外用藥用紅色邊,劇毒藥用黑色邊。藥名用中、英文對照,并標明濃度和劑量,字跡要清晰。現在主張所有的藥品均應是原包裝瓶(或盒)盛裝。④ 定期檢查: 藥品應定期檢查,凡沒有標簽或標簽模糊,藥物有變色、混濁、發霉、沉淀、過期等現象,均不可使用。⑤ 分類保管: 根據藥品的不同性質,妥為保管。容易氧化和遇光變質的藥物,應裝在有色密蓋瓶中,放陰涼處,如維生素C、氨茶堿等;針劑放盒內用黑紙遮蓋,如腎上腺素等;容易揮發、潮解或風化的藥物,須瓶裝蓋緊,如乙醇、碘酊、過氧乙酸、糖衣片、酵母片等;容易被熱破壞的藥物,應放在冰箱內2~10℃冷藏保存,如抗毒血清、疫苗、胎盤球蛋白、青霉素皮試液等;易燃易爆的藥物,應遠離明火,密閉置于陰涼處,如乙醚、乙醇、環氧乙烷、過氧乙酸等;病人個人專用的特種藥物,應單獨存放,并注明床號、姓名;中藥應放于陰涼干燥處,注意防霉、防蟲;芳香類藥品,應密閉保存。
(二) 藥療原則
1. 根據醫囑給藥嚴格按醫囑執行,對有疑問的醫囑,了解清楚后才能給藥,不能盲目執行。
2.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三查: 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對: 對床號、姓名、藥名、濃度、劑量、方法、時間。
3. 正確實施給藥① 備藥: 嚴格遵守操作規程,認真負責,精力集中。正確掌握給藥劑量、濃度和時間、備好的藥物應及時使用,避免久置引起藥物污染或藥效降低等。② 給藥: 給藥前查對無誤后,向病人作好解釋,以取得合作。護士要以真誠和藹的態度、熟練的技術給藥,以減輕病人的恐懼、不安與痛苦。并給予相應的用藥指導,對易發生過敏反應的藥物,使用前了解過敏史,必要時做過敏試驗。發現有錯誤,及時報告、處理。
4. 用藥后的觀察觀察用藥后療效和不良反應,對易引起過敏反應及毒副反應較大的藥物更應注意,必要時做好記錄。發現給藥錯誤,及時報告、處理。
(三) 給藥的途徑
給藥途徑有舌下含化、吸入、口服、注射(皮內、皮下、肌內和靜脈注射)、直腸給藥、外敷等。
(四) 給藥的次數和時間
給藥次數和間隔時間取決于藥物的半衰期,以維持血液中藥物的有效濃度,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二、 口服給藥法
通過口服給藥,達到減輕癥狀、治療疾病、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協助診斷、治療疾病的目的。
(一) 方法
1. 操作前準備
(1) 清潔藥盤、洗手,備齊用物,核對服藥本、小藥卡,無誤后按床號順序將小藥卡插入發藥盤內。
(2) 根據服藥本上床號、姓名、藥名、濃度、劑量、方法、時間進行配藥。先配固體藥,放在一個藥杯內,然后配水劑,同時用幾種藥液,應分別放置。一個病人的藥配完后,再配另一個病人的藥。
固體藥(片、丸、膠囊): 用藥匙取藥,左手取藥品,瓶簽朝自己,查對后右手用藥匙取出所需藥量,放入藥杯。
液體藥: ① 查對后將藥液搖勻。② 打開瓶蓋,使其內面向上放置。③ 左手持量杯,拇指置于所需刻度,舉量杯使所需刻度和視線平行,右手持藥瓶使瓶簽朝掌心,避免藥液污染標簽,倒藥液至低液面達所需刻度。④ 將藥液倒入杯中。⑤ 瓶口用濕紗布擦凈,放回原處。⑥ 更換藥液品種時,應洗凈量杯。⑦ 藥液不足1ml,須用滴管吸取計量,滴管應稍傾斜,使藥量準確(1ml按15滴計算)。為使服藥量準確,應滴入盛有少量冷開水的藥杯內,以免藥液粘附在杯內。
油劑藥: 可先在杯內加少量冷開水后再倒入,以免油附在杯內,影響服藥的劑量。
(3) 全部藥物配完后,應重新核對一次。發藥前請別人再核對一次,無誤后可發藥。
2. 發藥
(1) 按規定時間發藥,備好溫度適宜的溫開水,將嬰幼兒、鼻飼病人的藥片碾碎。
(2) 攜帶服藥本,送藥到病人處。① 核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時間、方法。② 同一病人的藥一次取離藥盤發給病人,待服下后方可離開。③ 根據藥物性能,向病人交代服藥中的注意事項。④ 危重及其他不能自行服藥者應喂服,鼻飼病人須將藥碾碎溶解后,從胃管內注處,再注入少量溫開水沖凈。⑤ 如遇病人不在或因故暫不能服藥者,應將藥物取回保管并交班。⑥ 病人提出疑問時,應重新核對,確認無誤后給予解釋,再給病人服下。服藥后收回藥杯,先浸泡消毒,然后沖洗清潔,消毒待干后備用。
(二) 注意事項
1. 發藥前應收集病人有關資料,如因特殊檢查或經手術而需禁食者,暫不發藥,并作好交班。
2. 根據藥物性能,掌握服藥中的注意事項。① 對牙齒有腐蝕作用和使牙齒染色的藥物,如酸類、鐵劑,服用時為避免與牙齒接觸,可用飲水管吸入,服藥后漱口。服用鐵劑,應忌飲茶,因鐵劑和茶葉中的鞣酸接觸,形成難溶性鐵鹽,妨礙吸收。② 對呼吸道粘膜起安撫作用的止咳糖漿及口內溶化的藥片,服后不宜飲水,一般15分鐘后才可飲水,以免沖淡藥物,降低療效。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則應最后服用止咳糖漿及口內溶化的藥片。③ 磺胺類藥和發汗藥,服后應多飲水。前者由腎臟排出,尿少時易析出結晶,引起腎小管堵塞;后者起發汗降溫作用,多飲水可增強藥物療效。④ 刺激食欲的健胃藥應在飯前服,因其刺激味覺感受器,使胃液大量分泌,可增進食欲。⑤ 助消化藥以及對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藥物,應在飯后服,以便使藥物和食物均勻混合,有利于食物消化或減少藥物對胃壁的刺激。⑥ 服用強心苷類藥物應先測量脈率(心率)及節律,如脈率低于60次/分或節律異常,應停服并報告醫師。
3. 發藥后,隨時觀察服藥效果及不良反應,及時和醫師聯系,酌情處理。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566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