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飼法簡介
(一) 概念和目的鼻飼法是將胃管經一側鼻腔插入胃內,經管灌注流質食物、水分及藥物的方法。目的是給不能經口進食的病人以流質食物、水分及營養物質。適用于昏迷、口腔疾患、食管狹窄、食管氣管瘺、拒絕進食的病人,以及早產兒、手術后或腫瘤病人。
(二) 操作方法
1. 攜物至床邊,核對,解釋。
2. 體位病人取半坐臥位、坐位或仰臥位,病情較重者取右側臥位,頜下鋪治療巾,取下活動義齒。
3. 清潔鼻腔觀察鼻腔,用濕棉簽清潔鼻腔,備好膠布。
4. 量管打開鼻飼包,取出胃管,測量插管長度并作標記。測量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從發際到劍突的距離;另一種是從鼻尖至耳垂再到劍突的距離。成人插入胃內的長度,45~55cm。
5. 潤管插管潤滑胃管前段,沿一側鼻孔輕輕插入。當導管插至咽喉部(14~16cm處),囑病人做吞咽動作;如插入不暢時,應檢查口腔,觀察胃管是否盤在口中;如出現嗆咳、呼吸困難、發紺等現象,表示誤入氣管,應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胃管。昏迷病人應注意: ① 在插管前,應協助病人去枕,將頭后仰。② 當胃管插至14~16cm時,用左手將病人頭部托起,使下頜盡量靠近胸骨柄,可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沿后壁滑行,順利通過食管口。
6. 證實胃管① 將胃管末端接無菌注射器回抽,可抽出胃液。② 將導管末端放人盛有水的碗中,無氣泡溢出。③ 將聽診器放在病人胃部,用無菌注射器迅速注入10ml空氣,聽到有氣過水聲。
7. 固定用膠布固定胃管于鼻翼及面頰部。
8. 灌注先注入少量溫開水,再緩慢注入流質食物或藥物,再注入適量溫開水沖洗胃管。
9. 將胃管末端反折,用紗布包好,夾緊后用別針固定于病人枕旁。
10. 整理,安置病人。
11. 記錄插管時間、病人的反應、鼻飼液的種類及每餐飲食量。
12. 拔出胃管① 將彎盤置于病人頜下,用夾子夾緊胃管末端,放入彎盤內,揭去固定的膠布。② 紗布包裹近鼻孔處的胃管,囑病人做深呼吸,到咽喉部時迅速拔出。③ 將胃管放入彎盤內,清潔病人口、鼻。④ 協助病人漱口,取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⑤ 洗手,記錄拔管時間、病人的反應。
(三) 注意事項① 操作動作要輕穩。② 每次灌食前應先確定胃管是否在胃內。③ 飼食時,果汁應與奶液分別灌注,防止產生凝塊。藥片應碾碎,溶解后灌入,每次鼻飼量不超過200ml,間隔時間不少于2小時。④ 長期鼻飼者應每日進行口腔護理,胃管每周更換一次,于晚間末次飼食后拔出,次晨再從另一側鼻孔插入。⑤ 凡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靜脈曲張或梗阻,以及鼻腔、食管手術后的病人禁用鼻飼法。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566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