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血管疾病病人的護理措施
1.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護理
①提供安全、舒適、無刺激的環境,安置病人平臥臥床休息,頭部禁用冷敷以免加重腦缺血,協助病人用健肢輔助癱肢完成穿脫衣服、洗漱、取物、進食、大小便等生活自理活動,防止病人受傷;給予低鹽、低糖、低脂、低膽固醇、豐富維生素、足量纖維素的無刺激性飲食,可喂食或指導病人用健手自行進食,發病24小時后仍不能進食時應給予鼻飼,保證入量及營養。
②定時監測生命征、意識狀態、瞳孔變化,以及時發現有無腦缺血加重的征象,將血壓維持在略高于病前的水平,以防止腦血流量減少。
③遵醫囑準確給藥,做好用藥護理,如溶栓和抗凝治療,應密切觀察有無皮膚黏膜和內臟出血,靜脈應用擴血管藥物時滴速宜慢,并注意血壓變化。
④急性期康復的重點是保持癱瘓肢體功能位,防止關節功能喪失,同時進行肢體被動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肌肉攣縮及靜脈血栓形成,病情許可時應盡早開始功能訓練,促進癱瘓肢體康復。
2.出血性腦血管病的護理
①病室保持安靜和光線柔和,病人絕對臥床休息(蛛網膜下隙出血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4~6周),限制探視,發病24~48小時內避免搬動和牽動頭部,防止再出血;取側臥位、以利于保持呼吸道通暢,頭部抬高15°~ 30°,以利顱內靜脈血回流、減輕腦水腫,面癱病人取面癱側朝上側臥位,以利于口腔分泌物引流。
②發病24小時內或有意識障礙、惡心嘔吐不止者,應暫禁食,以免發生吸入性肺炎;24小時后生命征穩定、無顱內壓增高癥狀及嚴重消化道出血時,可鼻飼流質飲食,保證足夠熱量(每日8368kJ)、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液體及電解質的攝入,以保證營養、保持水及電解質平衡、預防便秘;不能鼻飼者改為胃腸外營養,靜脈輸液控制在每日1500ml左右。
③密切觀察并及時記錄生命征、意識狀況、瞳孔變化等,以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和腦疝早期表現。
④加強用藥護理,執行降壓治療時密切觀察血壓變化,防止血壓降得過快過低;使用呋塞米要注意血清電解質變化,應用硫酸鎂時要注意觀察呼吸、循環情況及昏迷程度;甘露醇不能與電解質溶液等混用,以免發生沉淀,因低溫出現結晶時,需加溫溶解后再用;硫酸鎂不可漏出血管外,以免發生組織壞死,靜脈推注不能過快,以免導致一過性頭暈、頭痛和視物模糊等;用6-氨基乙酸(EACA)進行止血治療時,應觀察有無消化道反應、體位性低血壓等。
⑤保護感覺障礙的肢體,防止燙傷、凍傷、刺傷、碰傷或摔傷,安置癱瘓肢體于功能位,進行肌肉按摩和被動活動肢體,每2小時翻身1次,防止壓瘡形成。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2015報名、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