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的輔助檢查及治療要點
輔助檢查
1.腦電圖檢查發作時有特異性的腦電圖改變,對本病診斷、分型、估計預后及手術前定位有價值。
2.頭顱X線、腦血管造影、頭顱CT及MRI檢查有助于發現繼發性癲癇的病因。
治療要點
發作時的治療以預防外傷及其他并發癥為原則,而不是立即用藥;發作間歇期除病因治療外,應定時服用抗癲癇藥物。常用藥物有苯妥英鈉、卡馬西平、苯巴比妥、丙戊酸鈉、乙琥胺等,根據發作類型選擇相應的藥物,如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首選丙戊酸鈉,次選苯妥英鈉;繼發性癲癇或原因不明的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首選卡馬西平,次選苯巴比妥;失神發作首選乙琥胺,次選丙戊酸鈉;復雜部分性發作首選卡馬西平,次選苯妥英鈉。癲癇持續狀態的治療,在吸氧、防護的同時應盡快制止發作,首選地西泮10~20mg靜脈注射,必要時可重復。
癲癇的臨床表現
1.部分性發作最常見的癲癇發作類型,發作時程短(一般不超過1分鐘),以發作性一側肢體、局部肌肉感覺障礙或節律性抽動為特征,不伴意識障礙為單純部分性發作,伴有意識障礙且發作后不能回憶的稱復雜部分性發作(病灶部位多在顳葉)。
2.全面性發作特征是發作時伴意識障礙或以意識障礙為首發癥狀。
(1)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又稱大發作,以意識喪失和全身抽搐為特征。發作前有前驅癥狀如頭暈、氣血上涌、上腹部異常感、幻覺等,發作分3期。①強直期:突然意識喪失,跌倒在地,全身骨骼肌持續性收縮,眼球上翻、喉部痙攣發出尖叫、口先強張而后突閉、頸部和軀干先屈曲后反張、上肢屈曲、雙拇指對掌握拳、下肢伸直、呼吸暫停、瞳孔散大及對光反射消失,持續10~20秒,可有尿失禁;②陣攣期:全身肌肉節律性一張一弛地抽動、由快變慢,最后一次強烈陣攣后抽搐突然終止,但意識、呼吸、瞳孔均無恢復,持續約1分鐘;③驚厥后期:抽搐停止,口鼻噴出泡沫或血沫,進入昏睡狀態,生命征逐漸恢復正常、逐漸清醒,清醒后對發作過程全無記憶,自發作開始至意識恢復歷時5~10分鐘。
(2)失神發作又稱小發作,多見于兒童。突然意識短暫中斷,停止當時的活動,呼之不應,兩眼瞪視不動,手中持物墜落,持續3~15秒鐘后立即清醒,繼續原先的活動,對發作無記憶。
(3)肌陣攣發作突然、快速、短暫的肌肉或肌群收縮,一般無意識障礙。
(4)陣攣性發作全身重復性陣攣性抽搐,恢復較強直-陣攣發作快。
(5)強直性發作全身強直性肌痙攣,伴瞳孔擴大、面色潮紅等表現,常在睡眠中發作。
(6)無張力發作部分或全身肌肉的張力突然降低,表現為張口、垂頭、肢體下垂和跌倒,持續1~3秒,發作后立即清醒并站起。
3.癲癇持續狀態是指一次癲癇發作持續30分鐘以上,或連續多次發作、發作間期意識或神經功能未恢復至正常水平。任何類型均可出現癲癇持續狀態,通常是指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所致的持續狀態。多由于突然停用抗癲癇藥或因飲酒、感染、孕產等所致,常伴高熱、脫水和酸中毒,繼而發生多臟器功能衰竭,可致病人死亡。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2015報名、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