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護理措施
①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限制探視,預防呼吸道感染;提供含高熱量、高蛋白、豐富維生素的食物,昏迷24小時以上不能進食者,給予鼻飼流質飲食,以保證營養供給。
②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入呼吸道,肩下墊高使頸部伸展,防止舌根后墜阻塞呼吸道,備好吸痰器、做好氣管切開和使用呼吸機的準備工作,防止痰液淤滯呼吸道;安裝床護欄或將床位放低并加以適當的約束,防止墜床。
③對眼瞼不能閉合者,采用涂抗生素眼膏、滴眼藥水,用消毒的生理鹽水紗布覆蓋等措施保護角膜免受損傷和感染;清潔口腔,去除義齒,防止誤咽,張口呼吸者用生理鹽水消毒紗布蓋在口鼻上;對大小便失禁病人,要勤換尿布、勤洗會陰部,保持會陰部的干燥與清潔;對長期排尿異常者可酌情留置尿管,做好導尿期護理,意識清醒后及時拔除尿管,誘導自主排尿;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
④定時為病人翻身排背,每次翻身后按摩受壓部位,在骨突處放置軟墊,擺放肢體關節于功能位,避免拖、拉、推等動作,保持床單位的清潔、干燥與平整,防止壓瘡形成。
⑤定時觀察并記錄生命征、瞳孔和意識狀態,注意角膜反射、對光反射、皮膚、全身營養狀況、肢體活動、肺部呼吸音及啰音、神經反射及腦膜刺激征等,以及時發現病情變化。
昏迷的臨床表現
昏迷是大腦皮質、皮質下結構、腦干網狀上行激活結構等部位功能高度抑制的一種病理狀態,表現為意識喪失、喚之不醒。
1.病因顱內感染、急性腦血管病、顱內占位、顱腦外傷、癲癇等顱腦病變,全身嚴重感染、休克、內分泌與代謝障礙、心血管疾病、中毒、物理損傷等顱外疾病,均可引起昏迷。
2.臨床表現
①昏迷程度:輕度昏迷,意識大部分喪失,無自主運動,對聲光刺激無反應,對疼痛刺激可出現痛苦表情和肢體退縮防御反應,角膜反射、瞳孔對光反射、吞咽反射和眼球運動存在。中度昏迷,對周圍事物及各種刺激均無反應,對劇烈刺激可出現防御反射,角膜反射減弱、瞳孔對光反射遲鈍,眼球無轉動。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對各種刺激全無反應,深、淺反射均消失。
②臨床特點:急驟發生的昏迷伴感覺及運動障礙,常見于顱腦外傷、急性腦血管病、外源性中毒等;緩慢發生的昏迷,多為代謝障礙、腦腫瘤等;長時間工作在高溫和烈日環境下,而突然發生昏迷,應考慮中暑;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病人,突然發生昏迷,應考慮急性心腦血管病。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2015報名、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