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5年衛生資格《中級主管護師》精選復習資料集錦
產道血腫護理
1.積極治療妊娠合并癥
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根據病情應用解痙鎮靜藥物。凝血功能障礙者,產前適當補充凝血因子。產前1周應用維生素k,促進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的形成,防止分娩過程中出血過多,防止產道血腫的發生。
2.妥善處理產程
如產程過快,囑產婦不要用力屏氣,及時配合會陰側切助產。產后常規檢查有無軟產道撕裂傷,如有損傷應及時正確地縫合結扎止血。如在第二產程中需助產者外加腹壓時,應控制所施壓力,因為腹壓過大,可導致胎頭娩出過猛過快,既可能引起陰道血腫,又可能會造成其他軟組織挫傷,危及母嬰,臨床上應慎用。
3.正確處理會陰傷口
凡損傷創面遇有明顯搏動性小動脈出血點,最好先給予結扎或單獨縫扎止血。盲目的大片組織縫合,止血未必完善。傷口頂端的血管可能有回縮,縫合時首針應超越頂端0.5~1cm,并結扎牢固,同時要注意縫合傷口不留死腔。如創面遇有出血點,確實無法尋找,或者組織損傷有多處滲血,應在陰道內增放紗布卷壓迫止血,必要時輔以外陰加壓,密切觀察24h無異常后方可取出。
4.產后24h內密切觀察產婦情況
凡主訴會陰處墜脹、便意緊迫或出現不明原因的煩躁、四肢皮膚濕冷、脈搏加快、血壓下降等均應詳細檢查,力爭早期發現,及時處理。
5.積極處理血腫
一旦發現產道血腫,積極治療的同時,注意觀察產婦情況,較小的血腫促其吸收,大血腫可用注射器抽吸血腫內血液,抽吸困難時切開引流,并結扎出血部位。必要時補充液體,加用抗生素,預防產褥感染,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人工氣道的氣囊護理
1.氣囊的類型:
依據氣囊內壓的大小可分為低容高壓氣囊、高容低壓氣囊及等壓氣囊。
2.氣囊的充氣:
氣囊充氣使套管與氣管壁間密閉,有利于呼吸機人工正壓通氣,防止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返流物流入氣道。目前認為理想的氣囊壓力為有效封閉氣囊與氣管壁間隙的最小壓力。科學檢測氣囊壓力應用氣囊測壓表,可準確判斷病人實際氣囊壓力,保證護理工作的準確無誤。
3.氣囊的放氣:
傳統護理常規要求4~6h對氣囊放氣1次,每次5~10min,以預防氣囊長時間壓迫氣管黏膜引起潰瘍壞死,新觀點認為,現臨床應用較多的氣管套管屬高容低壓的,不需定時放氣,但必須非常規性的放氣或調整氣囊壓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