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團菌肺炎的診斷要點及治療
診斷要點
1.癥狀與體征 起病先緩后急,初始乏力、低熱,1~2天后出現高熱、寒顫、頭痛、
咳嗽、咳痰,痰黏量少,可帶血。有惡心、嘔吐和水樣便。嚴重者有呼吸困難、神經精神、癥狀,可出現休克、呼吸衰竭、,腎功能衰竭、DIC等并發癥。可有相對緩脈、濕羅音,重癥肺部可出現實變體征。
2.X線檢查 早期呈斑片狀浸潤影,迅速出現葉、段肺實變征象。
3.化驗 血沉增快,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有蛋白尿、血尿,血肌酐、ALT、AST
增高,CPK增高,低鈉血癥、低氧血癥。血軍團菌抗體測定恢復期較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有診斷意義。
治療
首選紅霉素,每天1~2g,分4次口服,重癥以靜脈給藥,用藥2~3周。必要時可加用利福平,治療至少持續3周以防復發。
肺結核的分類
(一)原發型肺結核
包括原發綜合征和胸內淋巴結核。此型多見于兒童及初進大城市的成年人。人體初次感染結核菌后在肺內形成的病灶,并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肺內原發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門淋巴結炎,統稱為原發綜合征。多見于兒童,癥狀多輕微而短暫,有微熱、咳嗽、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數周好轉。本型大多數預后良好。
(二)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包括急性、慢性或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兒童多見,常伴結核性腦膜炎和其他臟器結核。起病急驟、全身中毒癥狀嚴重,X線胸片見粟粒樣大小的病灶,其分布與密度十分均勻。當機體免疫力較強時,小量結核菌多次、間歇經血液人肺時形成慢性或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臨床癥狀較輕,病情發展緩慢,通常無顯著中毒癥狀,患者可無自覺癥狀,偶于X線檢查時才被發現。
(三)浸潤型肺結核
繼發性肺結核最常見的類型,干酪性肺炎和結核球也屬此型,多見于成年人,病變好發于上葉尖、后段及下葉背段。病灶可吸收、纖維化或鈣化,癥狀及體征隨病變范圍和性質相差甚大,從無明顯癥狀到出現高熱、氣急等明顯中毒癥狀,X線胸片表現為片絮狀或斑點結節狀陰影,可有空洞及支氣管內播散灶。
(四)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
肺結核的晚期表現。浸潤型肺結核未及時發現或者治療不當,空洞長期不愈,空洞壁逐漸變厚,病灶出現廣泛纖維化,病灶吸收、修復與惡化、進展交替進行,病程遷延,癥狀時起時伏,常并發氣胸、支氣管擴張,甚至呼吸衰竭。此型痰中常有結核菌,是結核病重要的傳染源。X線胸片可見肺一側或兩側有多個厚壁空洞,伴有支氣管播散病灶和明顯的胸膜肥厚,肺門向上牽引,肺紋呈垂柳狀陰影,縱隔向患側移位,健側呈代償性肺氣腫。重者因組織廣泛破壞,纖維組織大量增生,導致肺葉或全肺收縮,形成“毀損肺”。
(五)結核性胸膜炎
結核菌可由肺部病灶直接蔓延,也可經淋巴或血行到胸膜。青少年多見,有干性和滲出性兩個階段。前者主要表現為胸痛,并可聽到胸膜摩擦音;胸液滲出時,胸痛消失,出現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早期出現局限性胸膜摩擦音,隨著積液增多出現胸腔積液體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