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腸病的術后護理
肛腸疾病術后一般2~3 h后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肛腸疾病術后的疼痛較其他外科術后的疼痛要重。患者的情緒特征往往是:煩躁、易怒甚則嚎哭、呼叫。醫護人員要用各種方式轉移術后患者的注意力,和藹體貼的詢問交談,并請患者最親近、最信賴的人協助,使患者痛感轉移,并耐心地解釋某些局麻鎮痛的利弊及在必要情況下的使用。這些措施對術后患者度過疼痛這一關行之有效,并降低了劇毒麻醉鎮痛藥的使用及重復使用。
術后的換藥關、擴肛關與患者對疼痛的恐懼直接有關。對此除采取上述措施外,還應在此之前做好準備工作;要解除患者的顧慮,增加對換藥、擴肛重要性的認識,使患者認識到這兩項必備的措施對術后的痊愈、康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減輕疼痛,在操作中除手法技巧之外,還有心理上的準備,使患者排便通暢,合理坐浴,如此就較容易渡過這兩關。
術后由于疼痛的刺激,麻醉藥的作用及患者緊張、恐懼、疑慮、羞澀的心理,使多數患者出現了排尿、排便困難,其痛苦難以明述。這時要采取多種方式誘導排尿、排便,有時還可按特定穴位促使排尿、排便。
術后的飲食難,多數是由患者懼怕排便排尿的痛楚和因多種原因導致的食而無味無饑餓感,行步難是由術后疼痛而形成階段性的患者自主不自覺的被動性姿勢。
顱腦疾病病人的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
2.營養支持
顱內壓增高頻繁嘔吐者,應靜脈補充營養,防治水、電介質及酸堿失衡。
3.功能障礙的對癥護理
(1)意識障礙或吞咽困難者,進食時須防止食物誤入呼吸道,導致窒息、肺部感染或舌頭咬傷。
(2)肢體無力、偏癱、視力障礙者,除提供必要的生活護理外,還應妥善保護,防止墜床和其他意外損傷。
(3)面癱者,飯后應清潔患側頰黏膜,防止食物殘留。
(4)語言障礙和聽力障礙者,應采取適當的方法與其溝通。
4.手術治療的對癥準備
(1)垂體腺瘤者,如擬行經鼻蝶竇入路手術,應做好口腔和鼻腔護理。
(2)顱內動脈瘤位于Willis環前部或擬行頸動脈海綿竇瘺封閉術者,應進行頸動脈壓迫試驗(Matastest)和訓練,以建立側支循環。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2015報名、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