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結核治療原則
(1)全身支持療法:注意休息,加強營養等。
(2)抗結核藥物治療:對早期及有手術禁忌者正規藥物治療,對于全腎切除術前至少抗結核藥物準備2周以上;腎部分切除術前至少藥物準備3~6個月,術后繼續抗結核治療3~6個月。觀察藥物毒性反應。
(3)手術治療:病灶清除術,腎部分切除術,病腎切除術(病腎廣泛破壞,基本無功能,對側腎完好,并能耐受手術者)。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病理分期
正常人體內凝血系統、抗凝物質和纖維蛋白溶解系統之間保持動態平衡,當嚴重感染、創傷、燒傷及某些大手術后,一些致病因子激活凝血因子Ⅶ后,依次激活血液中的凝血酶,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最后啟動外源性凝血系統引起血管內凝血,其病理上分為以下三期:
1.高凝期:在促凝物質作用下,激活了凝血因子,血液中凝血酶增加,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微循環開始發生凝血現象,血液循環中有微血栓形成。最早的征兆是護士給病人取血化驗時血液不易抽出,容易凝固,嚴重時病人皮膚出現瘀血斑點。
2.消耗性低凝期:發生廣泛血管內凝血,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繼發低凝狀態,此時病人以出血為主要表現,皮膚、黏膜、內臟、創口及注射部位發生廣泛出血,實驗室檢查出、凝血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血小板、纖維蛋原等減少。
3.繼發性纖溶期:由于大量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使血液凝固性更低,出血傾向更為明顯,此時臨床上表現為嚴重出血,休克,MSOF,實驗室檢查除血小板計數嚴重下降外,纖維蛋白原、纖溶酶原減少,魚精蛋白副凝實驗(3P實驗)陽性。
尿路感染的感染途徑
絕大多數尿路感染通過上行性途徑引起。致病菌從腸道到達陰道前庭、尿道口附近,在局部移生,然后沿尿道進入膀胱,引起感染。不少婦女尿頻、尿急的癥狀多從婚后開始,且性交后確實可有細菌進入膀胱,經過一夜生長繁殖,計數大大增加,可以誘發膀胱炎。但另一方面,性交后如“膀胱炎”癥狀也可能是局部組織挫傷的結果,并不都由細菌感染引起。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2015報名、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