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關節炎
關節疼痛是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主要癥狀,也是令病人痛苦的癥狀之一。出現了關節疼痛之后,患者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調護:
(1)關節制動:急性期應將關節置于休息體位,減少運動。
(2)局部按摩:關節疼痛有所減輕后,可自行關節周圍的按摩。
(3)關節體操練習:針對各個不同的關節練習不同的關節體操,每次30分鐘,每天2—3次。
(4)關節藥熏:配制藥物進行關節熏洗,水溫應保持在50℃左右,每日1次,每次20分鐘。
(5)關節溫水浴:可將患病關節或整個肢體置于溫水中浸泡20分鐘左右,每日1次。
(6)關節保健灸:選取患部周圍常用的穴位2—3個,用艾條進行保健灸。一般每日1次,1次20分鐘。
胸壁結核
結核癥是一種全身慢性感染,胸壁結核只是其局部表現,因此,在治療上必須加強病人機體的抵抗力及抗癆藥物治療。在合并有活動性肺結核或較廣泛的肺門淋巴結核病人,不應采取手術治療。只有在肺部或全身其它部位的結核癥得到有效控制和基本穩定以后,方可對胸壁結核施行手術治療,徹底切除膿腫、竇道及破壞的肋骨,然后放引流條,創口內留置鏈霉素2克,徹底止血后,縫合傷口,加壓包扎。在抗菌素幫助治療下,一般均可一期愈合。術后繼續應用抗菌藥物三個月以上。
對于較小的胸壁寒性膿腫,可試行穿刺排膿及腔內注射抗癆藥物治療,在盡量抽空積膿之后,注入鏈霉素0.5克,并行加壓包扎,每三日重復一次,再配合全身藥物治療,有部分病人可獲痊愈。
對單純的胸壁結核膿腫,不應進行切開引流。已有繼發感染的病例,應先行切開引流,并用抗菌素控制感染,等繼發性炎癥完全控制后,再作病灶切除治療。如已有慢性竇道形成,在經過局部及周身抗感染及抗菌藥物治療后,應作胸壁竇道及結核病灶的徹底切除手術。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2015報名、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