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法護理
(1)表證者多有畏寒、惡風,應注意避風保暖。尤忌汗出當風,以防重感風寒而加重病情。
(2)注意不可過汗:用汗法治療外感熱病時,要求達到汗出熱退、脈靜身涼,以周身微汗為度,不可過汗或久用。以防汗出過多,而耗傷津液。
(3)助汗護理:凡方中單用桂枝發汗時,要求啜熱粥或溫服以助藥力,若與麻黃、葛根同用時,則一般不需啜熱粥。因藥細宜助,藥重不需助,其意乃在使汗出適度。
(4)使用汗法,要注意因人、因時、因證而護。體質虛者,汗之宜緩,體質強壯,汗之可峻;暑天炎熱,腠理開泄,汗之宜輕,冬鄰嚴寒,腠天致密,汗之宜重;表虛證用桂枝湯調和營衛,屬于輕汗,而表實證用麻黃湯發泄郁陽,則屬峻汗。
(5)對表證兼有風濕者,由于風濕互結,濕性重濁,粘滯不爽,須用數次微汗,以達祛風除濕之功效。
(6)注意不可妄汗:凡淋家、瘡家、亡血家和劇烈吐下之后均禁用汗法。
(7)汗法用于表證時,忌用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溫法。以免因冷而致汗孔閉塞,汗不易出使邪無出路而入里化熱成變證。
手足口病護理
手足口病又叫發疹性口腔炎,是以手、足皮膚皰疹和口腔黏膜潰瘍為主要臨床特征。由數種腸道病毒感染所致,該病主要侵犯兒童,并有周期性流行的趨勢。
手足口病在1~2周內可自愈,不會留下后遺癥,但也不是終身免疫。患病期間,只需對癥治療,多喝水,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口腔用淡鹽水或生理鹽水擦拭或漱口,外涂金霉素魚肝油,同時服用抗病毒藥物。
癥狀表現:
手足口病是一種主要發生在兒童尤其是嬰幼兒身上,由腸道病毒傳播的傳染病,潛伏期為3~5天,發病初期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發熱不高,約38℃左右,2天后口部出現疼痛性小水皰,四周繞以紅暈,手足部位會出現米粒大小的水皰,數目不等。
預防方法:
1、保持空氣流通。
2、飯前、如廁后,以及處理被糞便沾污過的物品后洗手。
3、雙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后立即洗手。
4、打噴嚏或咳嗽時要掩蓋口鼻,并妥善清理分泌物。
5、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應常常徹底清洗。
6、病童應留在家中,直至熱度、紅疹消退及水泡結痂。
7、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居家護理要點:
1、服用抗病毒的藥物,如病毒唑,病毒靈等;
2、保持局部清潔,避免細菌的繼發感染;
3、口腔有糜爛,小兒吃東西困難時,可以吃一些流質食物,飯后漱口;
4、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面早日愈合;
5、可以口服一些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2等;
6、若小兒發熱,也可以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2015報名、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