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喂養護理法
(1)開奶時間:出生體重>1.5kg而無青紫的患兒,可于出生后2~4小時喂10%葡萄糖水2ml/kg,無嘔吐者,可在6~8小時喂乳。出生體重<1.5kg或伴有青紫者,可適當延遲喂養時間。
(2)喂奶量:喂乳量應根據消化道的消化及吸收能力而定,以不發生胃內潴留及嘔吐為原則。胎齡越小,出生體重越低,每次喂乳量越少,喂奶間隔越短,并且根據喂奶后有無腹脹、嘔吐、胃內殘留(管飼喂養)及體重增長情況調整(理想者每日增長10~15g)。
(3)喂養方式:由于早產兒各種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吸收能力較差,但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物質多,因此,最好用母乳喂養,無法母乳喂養者以早產嬰配方奶為宜。因早產兒腎排酸能力差,牛乳中蛋白質和酪蛋白比例均高,可使內源性氫離子增加,超過腎小管的排泄能力,引起晚期代謝性酸中毒。
(4)喂養方法:有吸吮無力及吞咽功能不良者,可用滴管或鼻飼喂養,必要時,靜脈補充高營養液。喂養后,患兒宜取右側臥位,并注意觀察有無青紫、溢乳和嘔吐的現象發生。
(5)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每日晨起空腹測體重一次,并記錄,以便分析、調整營養的補充。
口腔癌護理
體位護理: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麻醉清醒后,適當抬高頭部15°~30°;頭部制動稍偏向患側5~7日;頸部兩側不能受壓。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吸痰,但不能損傷皮瓣,每日按醫囑進行霧化吸入,協助翻身拍背。
口腔及皮瓣處理:口腔護理主要是保持創面清潔,防止感染,促進傷口愈合。每日口腔護理2次,1∶5000呋喃西林液含漱,可用邊注射邊吸引的方法洗漱口腔,每日2次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洗皮瓣。術后72小時內是皮瓣移植最易發生血管危象。正常皮瓣1~2天內較蒼白,或呈淡紅色。如皮瓣顏色在術后72小時內出現鮮紅→絳紅→紫紅的變化,則早期在6小時內進行處理皮瓣一般均能成活,而超過6小時后,因血管內血栓已形成,會造成移植失敗。皮瓣顏色變暗、變紫,說明靜脈瘀血,顏色灰白,提示動脈缺血。移植后多有溫度下降現象,一般不低于皮溫的3℃~6℃,冬季可對皮瓣加以保溫處理,以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環,溫度過低加上顏色的變化,紫藍色為循環受阻,黑色為有皮瓣壞死的危險],應立即匯報醫生。皮瓣的表面有正常的皮紋皺褶,如發現血管危象,則皮紋消失,可見皮瓣腫脹。皮瓣移植后有輕度腫脹,但比周圍組織腫脹程輕。毛細血管充盈情況以手指輕壓,放開后可見變白的區域再泛紅,泛紅的過程慢,提示微循環功能差。用7號無菌針尖刺入皮瓣深達0.5cm,適當捻動針頭,撥起后輕擠周圍組織,如見鮮紅血液流出,提示動脈血供良好。術后皮瓣情況30分鐘記錄1次,6小時后每1小時觀察記錄一次,持續5~7天,發現情況及時處理。
負壓引流的護理:正常情況下術后3天引流液顏色依次呈鮮紅色→暗紅色→淡紅色變化,引流量不超過300ml/d,且逐日遞減,術后4~5天,引流液20~30ml/d,即可拔除引流管。定時擠壓引流管,保持通暢,防止皮管受壓阻塞管道,同時避免管口損傷血管蒂。下床活動、按摩肩部都有助于癥狀消除。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真題答案、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566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