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外科護理
通過留置導尿管或恥骨上膀胱造瘺管,將藥液輸注膀胱內,然后再經導管排出體外,如此反復多次將膀胱內殘渣、血液、膿液等沖出防止感染或堵塞尿路,為膀胱沖洗。常用的方法有兩種:
(1)密閉式沖洗法:即輸液瓶沖洗,沖洗藥液或在輸液瓶內,并懸掛在床旁輸液架上,瓶高距病人骨盆1米左右,經輸液管下接三通,再分別與尿管和引流管相接,三通高度略低于恥骨聯合平面,以利于膀胱內液體排空。沖洗時先將引流管夾閉,以60滴/分速度輸注沖洗液,每回注入100ml之后夾閉輸液管開放引流管,沖洗液流出,如此反復每次沖洗3~4回。
(2)開放式沖洗法:應用膀胱沖洗器或大注射器,每次沖洗時先將留置尿管或膀胱造瘺管的接頭分開,遠端引流管接頭用無菌紗布包好放在一邊,導尿管或膀胱造瘺導管末端消毒后用無菌紗布托住,將吸有沖洗液的沖洗器接在導管末端,緩慢注入沖洗液,然后自然流出或緩慢吸出。如此反復,直至流出液澄清為止。沖洗結束后,將遠端引流管沖洗一次,然后接通導尿管或膀胱造瘺繼續引流。
膀胱沖洗注意事項:常用沖洗液有0.02%呋喃西林、0.02%雷佛奴爾、3%硼酸及等滲鹽水等,水溫35℃~37℃,膀胱有出血的用冷沖洗液,7每日沖洗2~3次,每次藥液50~100ml,膀胱手術后的沖洗液量不超過50ml,沖洗時觀察病人反應,有鮮血流出或劇烈疼痛、回流量少于輸注量等異常情況應停止沖洗。
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癥又名增生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病等。是泛指的退行性骨關節疾病。該病為一古老的疾病,人類在從事生產及生活活動中,負重關節、特別是承受應力最大的部位均易發生關節軟骨損傷性變化、關節變形及關節邊緣的骨質增生,引起骨質增生癥。骨質增生癥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呈增高的趨勢,(近年由于電腦的普及,頸椎骨質增生癥有“年輕化”的趨勢。)伴隨癥狀的出現病人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骨質增生癥與平時所說的骨質增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骨質增生實際是生理病理學名稱,不應視為一種疾病,而是人體為適應應力的變化,維持關節內外平衡而產生的一種防御性反應,是生理代償性改變,即生理學的老化現象,是人體在成年期后開始發生的老年性組織器官退化變性的生理進程。任何人到一定年齡,或早或晚必然會出現程度不同的骨質增生。所以嚴格地說骨質增生不是病,而是一種生理現象,是人體自衛、代償、再生、修復和重建的正常功能,屬于保護性生理反應。骨質增生的實質是關節軟骨退變和骨質增生的綜合體。
臨床及病理試驗研究表明骨質增生均是從關節軟骨退變開始,以后才發生周邊的骨質增生。隨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內粘多糖蛋白含量會逐漸減少。正常關節、軟骨的膠元纖維由粘多糖大分子支持,在軟骨表面的膠元纖維比深層更細、更密集,形成防止粘多糖丟失的天然屏障。但是若軟骨面內應力不平衡或因年齡變化,上述緊密排列的膠原纖維可發生斷裂,粘多糖便可由此漏出,形成骨質增生。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真題答案、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566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