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是將一個個體器官用手術或其他方法移植到自己或另一個個體的某個部位的過程,獻出移植物者叫供體,接受移植物的一方叫受體或宿主。如供受體為同一個體叫自體移植,而供受體為同一種屬,但不同個體叫同種異體移植。從移植解剖部位來看,器官移植可分為原位移植和異位移植兩種。常見的器官移植種類為心臟移植、肝移植、肺移植、腎移植、胰腺移植及骨髓移植等。
器官移植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為:
①排斥反應,包括超急性排斥反應、急性排斥反應、慢性排斥反應
②感染
③消化道出血
④精神方面并發癥
器官移植病人護理要點為:術前做好心理護理,樹立信心;完善各項術前準備,除外科大手術常替術前檢查外,還應做好心、肝、腎、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檢查、血型及HLA定型等;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術后重點觀察有無排斥反應與感染先兆,及時預防與處理各種并發癥發生,恢復期做好出院指導。
常見護理問題包括:
①焦慮
②有感染的危險
③潛在并發癥:出血
④潛在并發癥:免疫排斥
⑤知識缺乏:出院后自我保健知識
一、焦慮相關因素:
1.對疾病預后不了解
2.術后環境改變
3.害怕排斥反應及感染等并發癥出現
4.死亡的威脅
主要表現:
1.病人表情緊張、易怒、坐立不安、哭泣等
2.病人注意力不集中,多夢、失眠等
護理目標:病人焦慮減輕,能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
護理措施:
1.觀察病人情緒,經常與病人交流,鼓勵病人說出擔心的問題,評估病人焦慮的原因
2.針對引起病人焦慮的原因耐心解釋,消除病人錯誤的猜測心理,增加病人接受治療的信心
3.向病人解釋不良情緒對手術的不良影響,鼓勵病人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
4.提供良好的環境,減少噪聲、粗魯操作等影響
5.介紹同類移植成功病例,增加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
重點評價:
1.病人是否理解焦慮對手術的危害性
2.病人的焦慮情緒是否減輕
二、有感染的危險相關因素:
1.免疫抑制劑的應用,使機體防御功能下降
2.大量廣譜抗生素應用,使得菌群失調,如腸道霉菌感染、偽膜性腸炎、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主要表現:
1.局部改變:傷口周圍紅、腫、熱、痛及分泌物色與量的改變
2.全身癥狀:體溫升高,甚至高熱、抽搐
3.血象改變: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
4.痰液多,肺部聽診呼吸音粗,可聞及干、濕羅音及哮鳴音
護理目標:
1.病人家屬能理解控制感染、實施保護性隔離的方案,并生動配合
2.病人無感染發生,表現在:
①體溫正常
②血象在正常值內
③雙肺呼吸音正常
④局部無紅、腫、熱、痛等改變
護理措施:
1.評估引起感染的危險因素,并選擇性地向病人及家屬宣教
2.對移植術后病人實施保護性隔離措施:
(1)安置病人于隔離單間,有條件者置入層流凈化間,以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2)病室定期通風,保持室內干燥,不利于細菌繁殖,室內每天用食醋熏蒸消毒,或用電子滅菌燈照射1小時
(3)工作人員入室需換鞋、穿隔離衣、戴好帽子、口罩,避免頻率出入,如有感冒,不得入室
(4)病人所用衣、被需高壓滅菌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566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