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法中醫護理
(1)表證者多有畏寒、惡風,應注意避風保暖。尤忌汗出當風,以防重感風寒而加重病情。
(2)注意不可過汗:用汗法治療外感熱病時,要求達到汗出熱退、脈靜身涼,以周身微汗為度,不可過汗或久用。以防汗出過多,而耗傷津液。
(3)助汗護理:凡方中單用桂枝發汗時,要求啜熱粥或溫服以助藥力,若與麻黃、葛根同用時,則一般不需啜熱粥。因藥細宜助,藥重不需助,其意乃在使汗出適度。
(4)使用汗法,要注意因人、因時、因證而護。體質虛者,汗之宜緩,體質強壯,汗之可峻;暑天炎熱,腠理開泄,汗之宜輕,冬鄰嚴寒,腠天致密,汗之宜重;表虛證用桂枝湯調和營衛,屬于輕汗,而表實證用麻黃湯發泄郁陽,則屬峻汗。
(5)對表證兼有風濕者,由于風濕互結,濕性重濁,粘滯不爽,須用數次微汗,以達祛風除濕之功效。
(6)注意不可妄汗:凡淋家、瘡家、亡血家和劇烈吐下之后均禁用汗法。
(7)汗法用于表證時,忌用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溫法。以免因冷而致汗孔閉塞,汗不易出使邪無出路而入里化熱成變證。
脊柱骨折
因城市人口的增多和交通擁擠,近年由交通事故引發的脊柱骨折增多。脊柱骨折好發生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多為屈曲性損傷造成椎體楔形壓縮性骨折。復位后適當固定或功能復位,常可收到良好效果。
發現脊柱骨折病人應正確搬運,即始終將胸腰部脊柱保持平直伸展,不應前屈和扭轉,以免損傷脊髓。
在接受自身功能復位法治療時,應正確地將墊枕放置在傷椎后突處,逐日增高,在傷后一周內可以達到15~18厘米厚,使軀干保持伸展的位置。
傷后1~2天可以開始在床上練功,但要循序漸進,要求在傷后4~6周達到復位。
傷后第8周病人可以下床活動,但禁止彎腰活動。傷后12周可以做輕微彎腰活動。傷后4~6個月允許干一般的輕活。
如有截癱,則應在精神上多給予鼓勵。定時翻身拍背,做好大小便護理,以防止褥瘡、泌尿道感染和肺部并發癥。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566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