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5衛生資格《檢驗主管技師》精選復習資料30套
胸腺微環境
胸腺微環境主要由胸腺基質細胞(thymic stroma cell,TSC)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細胞因子等組成。當T祖細胞(pro-T)自胚肝或骨髓進入胸腺后,在胸腺微環境作用下,可誘導其發育分化。在其分化成熟過程中,可先后發生各種分化抗原的表達,各種細胞受體的表達,并通過正和負選擇過程,最終形成T細胞庫。最后成熟T細胞被遷移出胸腺,并定居于周圍淋巴器官,參于淋巴細胞再循環,可分布于全身組織等一系列復雜過程。
1.胸腺基質 細胞胸腺基質細胞可包括起源于胸腺胚基內胚層的上皮細胞和來源于骨髓的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DC)、纖維母細胞、網織細胞和肥大細胞等。在基質細胞中以上皮細胞數量最多、分布最廣,可分為皮質上皮細胞和髓質上皮細胞。它們在T細胞分化不同階段都起重要作用,上皮細胞主要與正選擇過程相關,而巨噬細胞等則與負選擇過程相關。
2.細胞外基質 T細胞在胸腺內的發育是由皮質向髓質移行的過程中完成的。在此過程發育中的T細胞即胸腺細胞需與胸腺基質細胞直接相互接觸,或是通過細胞外基質介導二種細胞間接觸,因此ECM在T細胞的分化發育中也起重要作用。現已確定的細胞外基質有膠原蛋白(collegen),網狀纖維、葡糖胺以及一些糖蛋白如纖維粘連素(fibronectin,FN),層粘連蛋白(laminin,LN)等。
3.細胞因子 胸腺細胞和胸腺基質細胞都能分泌細胞因子,并都有一些細胞因子受體,可相互調節胸腺細胞與胸腺基質細胞的分化發育和維持胸腺微環境的穩定。
復鈣時間測定臨床意義
[原理] 在去鈣離子的抗凝血漿中,重新加入適量的鈣后,血漿就發生凝固,這一過程所經歷的時間即為復鈣時間(recalcification time,RT)。
[方法學評價]通常有兩種方法:①表面玻璃皿法:本法比試管法敏感,但不如試管法簡便。②試管法:僅用試管替代玻璃皿作試驗。
RT測定方法也有改良,如以高速離心貧血小板血漿(platelet-poor plasma,PPp ,)因子血漿血小板減少測定結果時間較長;也有在血漿中加汲活劑的方法,稱活化復鈣時間。RT試管法雖較凝血時間普通試管方法敏感,但也只能檢出Ⅷ:C<4%的血友病患者,目前應用較少。
[參考值] 玻璃皿法:97~160s
試管法(PRP法):90~160s
(PPP法):90~200s
(ART法):<50s
[臨床意義] 同凝血時間測定。但較為敏感,某些輕型血友病患者本試驗可延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