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與寄生蟲關系
宿主與寄生蟲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一般可歸為三類:
①宿主清除了體內寄生蟲,并可防御再感染。
②宿主清除了大部分或者未能清除體內寄生蟲,但對再感染具有相對的抵抗力。這樣宿主與寄生蟲之間維持相當長時間的寄生關系,見于大多數寄生蟲感染或帶蟲者。
③宿主不能控制寄生蟲的生長或繁殖,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而引起寄生蟲病,如不及時治療,嚴重者可以死亡。
總之,寄生蟲與宿主的關系是異常復雜,任何一個因素既不能看做是孤立的,也不宜過分強調,了解寄生關系的實質以及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影響是認識寄生蟲病發生發展規律的基礎,是寄生蟲病防治的根據。
多尿的臨床意義
多尿是指24h尿總量超過2500ml者。
(1)生理性多尿
1)飲水過多或食用含水分高的食物。
2)服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咖啡等。
3)使用某些藥物,如咖啡因、噻嗪類、脫水劑等。
4)靜脈輸注液體過多,如輸用生理鹽水、糖鹽水或其他液體等。
5)精神緊張、癔病等,可引起暫時性、精神性多尿。
(2)病理性多尿
1)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DM)引起的多尿,主要機制是滲透性利尿所致,患者尿比密、尿滲透壓均增高。
2)內分泌疾病:如尿崩癥,指抗利尿激素(ADH)嚴重分泌不足或缺乏(中樞性尿崩癥),或腎臟對ADH不敏感或靈敏度減低(腎源性尿崩癥),患者24h尿量可多達 5~15L,尿比密常為1.005以下,尿滲透壓在50~200mmol/L之間。多尿還見于甲狀腺功能亢進、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等。
3)腎臟性疾病:如慢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早期、腎小管酸中毒Ⅰ型、急性腎功能衰竭多尿期、失鉀性腎病等。腎小管破壞致腎濃縮功能逐漸減退均可引起多尿。腎性多尿常具有晝夜尿量的比例失常、夜尿量增多的特點,即晝夜間尿量比<2:1.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2015報名、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