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抗體技術
(1)熒光抗體的制備和鑒定:
①抗體熒光素標記:用于標記抗體,要求是高特異性和高親和力的。作為標記的熒光素應符合以下要求:
1)應具有能與蛋白質分子形成共價鍵的化學基團,與蛋白質結合后不易解離,而未結合的色素及其降解產物易于清除。
2)熒光效率高,與蛋白質結合后,仍能保持較高的熒光效率。
3)熒光色澤與背景組織的色澤對比鮮明。
4)與蛋白質結合后不影響蛋白質原有的生化與免疫性質。
5)標記方法簡單、安全無毒。
6)與蛋白質的結合穩定,易于保存。常用的標記蛋白質的方法有攪拌法和透析法兩種。
②熒光抗體的鑒定:包括效價及熒光素與蛋白質的結合比率。抗體效價可以用瓊脂雙擴散法進行滴定,效價大于1:16者較為理想。熒光素與蛋白質結合比率(F/P)來計算。F/P值越高,說明抗體分子上結合的熒光素越多,反之則越少。一般用于固定標本的熒光抗體以F/P=1.5為宜,用于活細胞染色的以F/P=2.4為宜。
(2)免疫熒光顯微技術:是使熒光抗體與標本切片中組織或細胞表面的抗原進行反應,洗滌除去游離的熒光抗體后,于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在黑暗背景上可見明亮的特異熒光。
①標本的制作:主要靠觀察切片標本上熒光抗體的染色結果作為抗原的鑒定和定位。
②熒光抗體染色:滴加經適當稀釋的熒光抗體進行染色。
③熒光顯微鏡檢查:最好在染色當天即作鏡檢,以防熒光消退,影響結果。
④實驗的類型:包括直接法、間接法、補體結合法和雙標記法。
免疫效應分子
在免疫細胞針對抗原(特別是細胞性抗原)行使免疫效應功能時,細胞因子是其中重要效應分子之一。例如TNFα和TNFβ可直接造成腫瘤細胞的凋零(apoptosis),使瘤細胞DNA斷裂,細胞萎縮死亡;干擾素α、β、γ可干擾各種病毒在細胞內的復制,從而防止病毒擴散;LIF可直接作用于某些髓性白血病細胞,使其分化為單核細胞,喪失惡性增殖特性。另有一些細胞因子通過激活效應細胞而發揮其功能,如IL-2和IL-12刺激NK細胞與TC細胞的殺腫瘤細胞活性。與抗體和補體等其它免疫效應分子相比,細胞因子的免疫效應功能,因而在抗腫瘤、抗細胞內寄生感染、移植排斥等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