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的意義
血液中的糖稱為血糖,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葡萄糖。體內各組織細胞活動所需的能量大部分來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濃度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濃度超過130毫克%稱為高血糖。如果血糖濃度超過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隨尿排出,這就是糖尿。血糖濃度低于70毫克%稱為低血糖。可見于饑餓時間過長,持續的劇烈體力活動,嚴重肝腎疾病,垂體前葉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等。低血糖時,腦組織首先對低血糖出現反應,表現為頭暈、心悸、出冷汗以及饑餓感等。如果血糖持續下降到低于45毫克%,就可發生低血糖昏迷。
糖分是我們身體必不可少的營養之一。人們攝入谷物、蔬果等,經過消化系統轉化為單糖(如葡萄糖等)進入血液,運送到全身細胞,作為能量的來源。如果一時消耗不了,則轉化為糖原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肝臟可儲糖70~120克,約占肝重的6~10%.細胞所能儲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攝入的糖分過多,多余的糖即轉變為脂肪。
當食物消化完畢后,儲存的肝糖即成為糖的正常來源,維持血糖的正常濃度。在劇烈運動時,或者長時間沒有補充食物情況,肝糖也會消耗完。此時細胞將分解脂肪來供應能量,脂肪的10%為甘油,甘油可以轉化為糖。脂肪的其它部分亦可通過氧化產生能量,但其代謝途徑和葡萄糖是不一樣的。
人類的大腦和神經細胞必須要糖來維持生存,必要時人體將分泌激素,把人體的某些部分(如肌肉、皮膚甚至臟器)摧毀,將其中的蛋白質轉化為糖,以維持生存。象過去在圖片上看到的那些難民個個骨瘦如材,就是這個原因。
人體所有的細胞所需的糖都由血液來輸送,所以維持血液中糖的恰當的濃度是很重要的。
血糖的來源
1、食物,米、面、玉米、薯類、砂糖(蔗糖)、水果(果糖)、乳類(乳糖)等,經胃腸道的消化作用轉變成葡萄糖,經腸道吸收入血液成為血糖。
2、儲存于肝臟中的肝糖原和儲存于肌肉的肌糖原、脂肪等分解成葡萄糖入血。
3、非糖物質即飲食中蛋白質、脂肪分解氨基酸、乳酸、甘油等通過糖異生作用而轉化成葡萄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