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免疫缺陷病
繼發性免疫缺陷病是出生后由物理(如射線)、化學(如藥物)和生物(如病毒)等因素造成,亦可因營養、疾病(如腫瘤)和大型外科手術造成,發病不僅局限于兒童。疾病可涉及免疫系統的各個方面,其臨床表現和免疫學特征與相應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相似,多可找到明顯的致病因素。
近年來發現了一種對人類生命和健康威脅很大的免疫缺陷病棗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 dimmunodefiencysyndrome,AIDS,艾滋病),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是一類逆轉錄病毒,T 細胞表面的CD4分子是其天然受體,因此主要侵犯輔助性T細胞;其他如B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等也間接或直接地在一定程度上受累。因此受感染者免疫應答啟動不力,表現為獲得性免疫缺陷。
HIV主要通過性接觸、輸注污染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或母-嬰途徑傳播。感染幾周后有些可出現類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病或流感的癥狀,持續3~14天,并伴有抗HIV抗體出現,之后進入潛伏期。艾滋病的潛伏期可長達2~10年甚至更長。患病初期為流感樣癥狀,有發熱、咽喉痛、肌肉痛和皮疹,血中可查出HIV.艾滋病相關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持續性體重減輕、間歇發熱、慢性腹瀉、全身淋巴結腫大和進行性腦病;多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感染或惡性腫瘤,最常見的是卡氏肺孢子菌肺炎(50%以上)和Kaposi肉瘤(30%以上)。
口形紅細胞形態
細胞中央有裂縫,中央淡染區呈扁平狀,似張開的口形或魚口,細胞有膜異常,Na+通透性增加,細胞膜變硬,使脆性增加,細胞生存時間縮短。見于口形紅細胞增多癥、小兒消化系統疾患引起的貧血、酒精中毒、某些溶血性貧血、肝病和正常人(<4%)。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