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血液學檢驗》-出生后的造血器官:
(1)骨髓造血:出生后在正常情況下,骨髓是唯一產生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的場所,也產生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骨髓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
紅骨髓是有活躍造血功能的骨髓。從出生至4歲,全身骨髓的髓腔內均為紅骨髓。5歲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紅骨髓脂肪化由遠心端向近心端發展。至18歲時,紅骨髓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長管狀骨的近心端,如顱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脂肪化的骨髓稱為黃骨髓,主要由脂肪細胞組成。健康成人黃骨髓約占骨髓總量的50%。黃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潛能,當機體需要時,又可重新轉變為紅骨髓參與造血,因此正常情況下,骨髓造血的代償能力較強。
(2)淋巴器官造血:在骨髓內,造血干細胞分化出淋巴干細胞,其再分化成T、B淋巴祖細胞。B淋巴祖細胞在骨髓內發育;T淋巴祖細胞隨血流遷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結內發育成熟。
(3)髓外造血:生理情況下,出生2個月后,嬰兒的肝、脾、淋巴結等已不再制造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骨髓纖維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惡性貧血時,這些組織又可重新恢復其造血功能,稱為髓外造血。髓外造血部位也可累及胸腺、腎上腺、腹腔的脂肪、胃腸道等。
造血器官是考試的重點內容,大多數以A1型題的形式出現,此部分內容基本都是純記憶性知識點,需熟練掌握。
【習題】
一、A1型選擇題
1.出生后,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為
A.黃髓
B.紅髓
C.灰質
D.白質
E.以上都不是
2.髓外造血可發生于下列哪些情況
A.慢性再障
B.嬰幼兒嚴重貧血
C.多發性骨髓瘤
D.嚴重感染
E.血友病
【答案及解析】
一、A1型選擇題
1.【答案及解析】B.出生后在正常情況下,骨髓是唯一產生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的場所,也產生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骨髓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是有活躍造血功能的骨髓。
2.【答案及解析】B.正常情況下,胎兒出生2個月后,骨髓以外的組織,如肝、脾、淋巴結等不再制造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骨髓纖維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惡性貧血時,這些組織又可重新恢復造血功能,稱為髓外造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