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乳腺細胞學涂片檢查
1.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在一般情況下,由于乳腺處于靜止期,涂片不易見到脫落的導管上皮細胞,或只有個別來自乳頭的鱗狀上皮細胞。細針吸取涂片所見的人為脫落的導管上皮細胞,多成群排列,典型者呈蜂窩狀,多數細胞的直徑為15μm 以下,細胞大小、形態較一致,胞質豐富,胞核呈圓形或橢圓形,居中或偏于一側,染色質均勻細致,涂片中裸核較多見。妊娠后期和產后2個月,由于受內分泌的影響,導管上皮細胞可可呈乳頭狀瘤樣增生,腺上皮細胞和胞核增大,胞質豐富,常出現空泡,核偏位,有雙核或多核,核仁在,清晰可見,切忌誤認為病變細胞。
2.泡沫細胞:涂片中常見此種細胞。其來源尚有爭議,可能來自導管上皮細胞或巨噬細胞。
3.巨噬細胞:其形態與泡沫細胞相似,細胞質內吞噬異物。核圓、卵圓或豆形,染色質為細顆粒狀,核多數偏于細胞一側。在未孕的正常婦女乳頭分泌物中巨噬細胞少見,乳腺炎癥或妊娠期增多。
4.血細胞: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較多時,表示乳腺急性及慢性炎癥或是正常分娩前后,有時在正常涂片中亦見少數白細胞,但有紅細胞時應視為異常。
淋巴結炎癥針吸涂片檢查
1.急性淋巴結炎:病變早期涂片中有比較多的小淋巴細胞及少量的轉化的淋巴細胞和散在的組織細胞;中性粒細胞少見。當病程發展到急性化膿性炎癥時,可見膿性壞死的背景,其中有大量的中性粒細胞及退變、壞死的細胞。有時組織細胞增多,且發生腫脹性退變而使核偏位,似印戒細胞,易誤為轉移性腺癌細胞。
2.淋巴結結核:具有結核閏變形態診斷意義的是:①類上皮細胞:多呈數量不一的聚集,單個游離者少見;②朗漢斯巨細胞:此細胞肯有一定診斷意義,但應與異物巨細胞區別(彩圖4);③干酪樣壞死:涂片見大片灰藍或紫藍煞費苦心粉末狀無結構的物質夾有紫紅色的碎片狀物,其中可見淋巴細胞的碎裂核。干酪樣壞死可伴有淋巴細胞、尖上皮細胞或朗罕巨細胞。抗酸染色可找到結核桿菌。干酪樣壞死應與急性炎癥壞死或腫瘤性壞死等鑒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