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化學成分檢查項目之一
尿液蛋白為尿液化學成分檢查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正常人的腎小球濾液中存在小分子量的蛋質,在雙月刊牢牢曲小管時絕大部分又被重吸收,因此終尿中的蛋白質含量很少,僅為30-130mg/24h.隨機一次尿中蛋白質為0.80mg/L.尿蛋折定性試驗呈陰性反應。
當尿液中蛋白質超過正常范圍時稱為蛋白尿,含量大于0.1g/L時定試驗可陽性。正常時分子量在7萬以上的蛋白質不能通過腎小球濾過膜,而分子量1-3萬的低分子蛋白質雖大多可通過濾過膜,但又為近曲小管重吸收,由于腎小管細胞分泌的蛋白如TammHorsfall蛋白(T-H蛋白)、SigA等以及下尿路分泌的粘液蛋白可進入尿中。
尿蛋白質 2/3來自血漿蛋白,其中白蛋白約占40%其余為小分子量的酶(溶菌酶等、)肽類、激素類先進,如將正常人尿液濃縮后再經免疫電泳,可按蛋白質的分子量量大小分成以下3組:
①高分子量蛋白質:分子量大于9萬,含量極微,包括由腎髓袢升支極及遠曲小管上皮細胞分泌的T-H糖蛋白及分泌型IGA等;
②中分子量蛋白質:分子量4-9萬,是以白蛋白為主的血漿蛋白,可占尿蛋月總數的1/2-2/3;③低分子量蛋白質:分子量小于4萬,絕大多數已在腎小管重吸收。因此尿中含量極少,如免疫球蛋白FC片段,游離輕鏈、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等。
熒光色素
許多物質都可產生熒光現象,但并非都可用作熒光色素。只有那些能產生明顯的熒光并能作為染料使用的有機化合物才能稱為免疫熒光色素或熒光染料。常用的熒光色素有:
1.異硫氰酸熒光素(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FITC)為黃色或橙黃色結晶粉末,易溶于水或酒精等溶劑。分子量為 389.4,最大吸收光波長為490——495nm,最大發射光波長520——530nm,呈現明亮的黃綠色熒光,結構式如下:有兩種同分異結構,其中異構體Ⅰ型在效率、穩定性、與蛋白質結合能力等方面都更好,在冷暗干燥處可保存多年,是應用最廣泛的熒光素。其主要優點是:①人眼對黃綠色較為敏感,②通常切片標本中的綠色熒光少于紅色。
2.四乙基羅丹明(rhodamine,RIB200)為橘紅色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和丙酮。性質穩定,可長期保存。結構式如下:最大吸收光波長為570nm,最大發射光波長為595~600nm,呈橘紅色熒光。
3.四甲基異硫氰酸羅丹明(tetramethylrhodamineisothiocyanate,TRITC)結構式如下:最大吸引光波長為 550nm,最大發射光波長為620nm,呈橙紅色熒光。與FITC的翠綠色熒光對比鮮明,可配合用于雙重標記或對比染色。其異硫氰基可與蛋白質結合,但熒光效率較低。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