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急救措施
左心衰竭的早期表現為體力勞動時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病情發展嚴重時,病人常常在夜間憋醒,被迫坐起,咳喘有哮鳴音,口唇發紫,大汗淋漓,煩躁不安,咳粉紅色痰,脈搏細而快。
右心衰竭初起可有咳嗽、咳痰、哮喘、面頰和口唇發紫、頸部靜脈怒張。下肢浮腫,嚴重者還伴有腹水和胸水。
同時出現左心和右心衰竭的為全心衰竭。
心力衰竭的急救措施
首先要讓病人安靜,減少恐懼躁動。有條件的馬上吸氧(急性肺水腫時吸氧可通過75%酒精溶液),松開領扣、褲帶。讓病人取坐位,兩下肢隨床沿下垂,必要時可用膠帶輪流結扎四肢,每一肢體結扎5分鐘,然后放松5分鐘,以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擔。口服氨茶堿、雙氫克脲噻各2片,限制飲水量,同時立即送病人去醫院救治。
神經性貪食
神經性貪食是指具有反復發作的不可抗拒的攝食欲望,及多食或暴食行為,進食后又因擔心發胖而采用各種方法以減輕體重,使得體重變化并不明顯的一種疾病。發病年齡多在18~20歲。男性少見。此病可與神經性厭食交替出現,兩者可能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機制及性別、年齡分布。多數病人是神經性厭食的延續者,發病年齡較神經性厭食晚。
1.診斷與鑒別診斷
病人存在持續的難以控制的進食和渴求食物的優勢觀念,并且屈從于短時間內攝入大量食物的貪食發作。攝食后會因后悔而采用一些方式以防發胖。常有神經性厭食既往史,兩者間隔數月至數年不等。發作性暴食至少每周2次,持續3個月。
本病需與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所致的暴食相鑒別。
2.治療
基本過程是糾正營養狀況,控制暴食行為,打破惡性循環,建立正常進食行為考試大搜集整理。
心理治療可采用認知療法、行為療法及生物反饋療法等。藥物治療可采用各類抗抑郁藥物,包括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三環類等。氟西汀對暴食伴有情緒障礙的患者的效果較好。軀體支持治療可針對不同并發癥進行對癥處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