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過程表現
1. 病原體被清除: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2. 隱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稱亞臨床感染。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僅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輕微的組織損傷,因而在臨床上不顯出任何癥狀、體征,甚至生化改變,只能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現。大多數病原體感染都以隱性感染為主。結局:大多數獲特異性免疫,病原體被清除;少數人轉變為無癥狀攜帶者,病原體持續存在于體內。
3. 顯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稱臨床感染。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不但誘導機體發生免疫應答,而且通過病原體本身的作用或機體的變態反應,而導致組織損傷,引起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結局:病原體被清除,感染者獲較為穩固的免疫力;免疫力不牢固,再受感染而發病;小部分成為慢性病原攜帶者。
4. 病原攜帶狀態(carrier state):無明顯臨床癥狀而攜帶病原體。
按病原體種類分:帶病毒者,帶菌者,帶蟲者。
按發生和持續時間長短分:潛伏期攜帶者,恢復期攜帶者,慢性攜帶者。
按攜帶持續時間分:急性攜帶者(3months)
5. 潛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體感染人體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機體免疫功能足以 將病原體局限化而不引起顯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將病原體清除時,病原體便可以長期潛伏起來,待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則可引起顯性感染。在此期間,病原體一般不排出體外(系非感染源,不同于病原攜帶狀態)。
注意:
1) 隱性感染最常見,病原攜帶狀態次之,顯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
2) 上述五種表現形式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變。
腎盂腎炎感染途徑
1、上行感染:是腎盂腎炎的主要感染途徑。正常情況下尿道口及其周圍有不同數量的病原體寄居,但不致病,在某些誘因(如機體抵抗力降低、尿流不暢、性生活等)存在時,病原體可侵入并沿尿道,經膀胱、輸尿管侵犯腎盂粘膜,后經腎盞、腎乳頭上行抵達腎實質而致病。男女均可發生,但因女性尿道短而寬,女嬰尿道口易被糞便所污染,老年婦女尿道口常有肉阜致排尿不暢,均易發生上行感染。
2、血行感染:病原體從腎外任何部位的感染灶,經血循環播散到腎臟而致腎盂腎炎,如癤、癰、骨髓炎或敗血癥等并發的腎盂腎炎。
3、淋巴道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與腎的淋巴管有多數的交通支,結腸肝曲與各腎之間有淋巴管溝通,當盆腔感染或結腸有病變時,細菌可沿淋巴道感染腎臟。
4、鄰近組織感染的直接蔓延:如闌尾膿腫、腹腔或盆腔膿腫直接蔓延,導致腎盂腎炎。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566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