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理
1型糖尿病
胰島病理改變特征為胰島B細胞數量顯著減少及胰島炎,病程短于1年死亡病例的B細胞數量僅為正常的10%左右。50%~70%病例有胰島炎,表現為胰島內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其他改變有胰島萎縮和B細胞空泡變性,少數病例胰島無明顯病理改變。分泌胰高糖素、生長抑素及胰多肽的細胞數量正常或相對增多。
2型糖尿病
胰島病理改變特征為淀粉樣變性,90%患者的胰島在光鏡下見淀粉樣物質沉積于毛細血管和內分泌細胞間,其程度與代謝紊亂程度相關;此外,胰島可有不同程度纖維化。胰島B細胞數量中度或無減少,胰高糖素分泌細胞增加,其他胰島內分泌細胞數量無明顯改變。
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病理改變為大、中動脈粥樣硬化和中、小動脈硬化,與非糖尿病者基本相同。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是指微小動脈和微小靜脈之間管腔直徑<100μm的毛細血管和微血管網的病變。常見于視網膜、腎、肌肉、神經、皮膚等組織,特征性病變是PAS陽性物質沉積于內皮下,引起毛細血管基膜增厚。
糖尿病控制不良時可引起肝脂肪沉積和變性(脂肪肝)。
過敏性紫癜特征
過敏性紫癜,也稱許蘭-亨諾綜合征。好發于兒童和青年人。20歲以前的發病率占80%以上,本癥是一種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機體對某些致敏物質(過敏原)發生變態反應而引起全身性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和(或)脆性增加,導致以皮膚和黏膜出血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
臨床特征隨病變部位不同而異。除發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驅癥狀外,典型表現分為五型:
①單純紫癜型:好發于下肢、關節周圍和臀部。紫癜常呈對稱分布,分批出現,大小不等,暗紫紅色,呈丘疹狀或融合成片狀,嚴重時形成大皰,中心有出血性壞死,可伴血管神經性水腫或蕁麻疹;
②關節型:多見于膝、肘、踝、腕等大關節,呈游走性紅、腫、痛、熱,可伴積液,但不留后遺癥;
③腹型:呈陣發性腹絞痛或持續性鈍痛,有壓痛但無肌緊張,可伴惡心、嘔吐、腹瀉、便血;
④腎型:呈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和管形尿,表現為局灶性、節段性和增殖性腎小球腎炎,嚴重者可有高血壓、少尿、浮腫和腎功能異常;
⑤混合型:指上述兩型或兩型以上同時出現者。
本癥缺乏特異性檢驗結果。發作時可有自細胞數、中性或嗜酸性粒細胞增高。骨髓象、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功能試驗、凝血和纖溶試驗均正常。25%~50%的病人可見尿液改變、腎功能異常、束臂試驗(CFT)陽性、血沉增快、血清 IgA增高。此外病變血管免疫熒光檢查可見IgA與補體復合物的顆粒沉積,此對確診較有價值。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566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