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種類
(1)耳源性眩暈
系指前庭迷路感受異常引起的眩暈。當發生迷路積水(梅尼埃綜合癥)、暈動病(暈舟車病)、迷路炎、迷路出血或中毒、前庭神經炎或損害,中耳感染等都可引起體位平衡障礙,發生眩暈。由于前庭核通過內側束與動眼神經核之間有密切聯系,因此,當前庭器受到病理性刺激時,常發生眼球震顫。耳源性眩暈的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眩暈、聽力減退及耳鳴,重癥常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等迷走神經刺激現象,可發生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轉性眼球震顫。一次發作的時間較短,病人常感物體旋轉或自身旋轉,行走中可出現偏斜或傾倒,發作中神志清醒。
(2)中毒性眩暈
常見耳毒性藥物有鏈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異煙肼、奎寧、水楊酸類藥、有機磷、汞、鋁、酒精、煙草等中毒。主要損害內耳聽神經末梢,前庭器官中毒引起眩暈,如耳蝸神經亦受損則發生雙側感音性耳鳴。
(3)頸性眩暈(椎動脈壓迫綜合征)
大多由于頸椎肥大性骨質增生引起,造成腦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眩暈發作常與頭頸轉動有關。固定患者頭部,使其身體左、右轉動,可立即誘發眩暈,常伴有復視、火花或暫時性視野短缺。如進行X射線檢查,則顯示頸椎有骨質增生。
(4)小腦疾病
可見于蚓部下端及小葉小結部腫瘤和小腦后下動脈血栓形成。多表現為平衡失調,輕度眩暈、醉漢樣步態,眼球震顫常不明顯。小腦后下動脈血栓形成常驟然發生嚴重的眩暈,上、下肢共濟失調,多無神志昏迷,可有眼球震顫、言語不清及吞咽困難。
(5)大腦疾病
如癲癇發作的眩暈先兆、偏頭痛發作、腦血管硬化和腦瘤的顱內高壓等。此類眩暈常根據其原發病進行診斷。
(6)眼原性眩暈
如眼肌麻痹產生復視,注意飛快行車或站立于懸崖等,引起頭暈眼花及眩暈。
(7)植物神經官能癥
頭暈、眼花、耳鳴、惡心、心慌、失眠、多夢等各式各樣的神經衰弱癥狀,頭昏、頭暈不是真正的眩暈。
暈動病的原因,暈動病是由于車、船及飛機不規則的顛簸,使內耳前庭受到過度刺激而產生的前庭功能紊亂所致。情緒緊張、焦慮不安或嗅到不良氣味,亦為誘發因素。《國家非處方藥目錄》收載的抗眩暈病的藥物范圍除抗組胺藥外。尚包括抗膽堿藥。抗眩暈藥:茶苯海明、地芬尼多。抗膽堿藥:氫溴酸東莨菪堿(外用)。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566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