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急性后顱窩血腫
1.手術指證:(1)后顱窩血腫>10ml、CT掃描有占位效應(第四腦室的變形、移位或閉塞,基底池受壓或消失,梗阻性腦積水),應立即行外科手術治療;(2)后顱窩血腫
2.手術方法:采用枕下入路開顱,徹底清除血腫,行硬腦膜原位或減張縫合。
(五)慢性硬膜下血腫
1.手術指證:(1)臨床出現高顱壓癥狀和體征,伴有或不伴有意識改變
和大腦半球受壓體征;(2)CT或MRI掃描顯示單側或雙側硬膜下血腫厚度>10mm、單側血腫導致中線移位>10mm;(3)無臨床癥狀和體征、CT或MRI掃描顯示單側或雙側硬膜下血腫厚度
2.手術方法:(1)低密度硬膜下血腫通常采用單孔鉆孔引流術;(2)混合密度可采用雙孔鉆孔引流沖洗方法;(3)對于慢性硬膜下血腫反復發作、包膜厚、血腫機化的病人,則需要行骨瓣開顱手術剝除血腫膜、清除機化血腫。
(六)凹陷性顱骨骨折
1.手術指證:(1)閉合性凹陷性骨折>1.0cm;(2)閉合性凹陷性骨折位于腦功能區、壓迫導致神經功能障礙;(3)開放性凹陷性骨折;(4)閉合性凹陷性顱骨骨折壓迫靜脈竇導致血液回流、出現高顱壓病人;(5)凹陷性顱骨骨折位于靜脈竇未影響血液回流、無高顱壓病人不宜手術。
2.手術方法:(1)無污染的骨折片取出塑型后原位固定;(2)嚴重污染骨折片應該取除,待二期修補;(3)合并顱內出血和腦挫裂傷按相應外科手術規范處置。
(七)顱骨修補術
1.手術指證:(1)顱骨缺損>2cm;(2)影響美容;(3)通常在傷后>3個月進行顱骨修補術,對于較大顱骨缺損導致病人臨床癥狀和體征的病人,臨床病情允許條件下,可以適當提前;(4)由于兒童顱骨發育特點,顱骨修補手術原則>12歲。對于較大顱骨缺損、影響兒童正常生活和學習、頭皮發育良好,可以不受年齡限制;(5)顱腦傷后發生顱內外感染的病人,顱骨修補術必須在感染治愈1年以上。
2.手術方法:(1)按照顱骨缺損大小和形態選擇相應可塑性良好的鈦網或其他材料;(2)在顳肌筋膜下與硬腦膜外仔細分離,盡量不要分破硬腦膜,將修補材料固定在顱骨邊緣;(3)亦可采用自體顱骨保存和修補術。
二、說明
1.顱腦創傷病人的手術指證適用于絕大部分顱腦創傷病人。但是,臨
床醫師還必須結合病人年齡、全身復合傷、生命體征、傷前有無重要臟器疾病、傷后CT掃描時間等綜合因素全面分析,才能做出合理判斷。
2.《指南》中標明需要開顱手術的顱內血腫量是指成人,由于兒童和老人顱腔代償容積與成人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兒童和老人需要手術的顱內血腫量要適當調整。
3.隨著臨床循證醫學證據不斷增加和經驗積累,《中國顱腦創傷外科手術指南》將不斷完善和修訂。
4.《指南》屬于從事顱腦創傷救治技術臨床醫師的專業性指導性文件,不具有任何法律效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