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肛管疾病復習大綱
1直腸肛管檢查方法
體位:①膝胸位 ②左側臥位 ③截石位 ④蹲位 ⑤彎腰前俯位 檢查步驟:①肛門視診 ②直腸指診 ③肛鏡檢查 ④結腸鏡檢
⑤影像學檢查 ⑥直腸肛管功能檢查
2齒狀線:是直腸與肛管的交界線。胚胎時期齒狀線室內外胚層的交界處。
3齒狀線的臨床意義
①以下為皮膚,痛覺敏銳;以上為黏膜,無疼痛感 ②以上由直腸上、下動脈供應:以下屬肛管動脈供應
③以上為直腸上靜脈回流門靜脈;以下為直腸下靜脈通過肛管靜脈回流門靜脈 ④以上的淋巴引流主要入腹主動脈旁或髂內淋巴結 以下的淋巴引流主要入腹股溝淋巴結及髂外淋巴結
4肛裂的臨床表現:(肛裂三聯征:肛裂、前哨痔、乳頭肥大) 劇烈疼痛,有典型周期性,便秘和出血
5肛裂的治療
非手術治療:已解除痙攣,止痛,幫助排便為目的
①便后1:5000高錳酸鉀溫水坐浴 ②口服緩瀉劑或石蠟油 手術治療:①肛裂切除術 ②肛管內括約肌切斷術
6直腸肛管周圍膿腫的臨床表現 ⑴肛門周圍膿腫:痛 腫 紅 熱
⑵坐骨肛管間隙膿腫:①持續脹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時加重 ②全身感染癥狀③局部紅腫
④深壓痛和波動感,穿刺有膿液
⑶骨盆腸間隙膿腫:①全身癥狀②直腸下墜感③指檢可觸及腫塊④穿刺有膿液
7直腸肛管周圍膿腫的治療
非手術治療:①抗生素治療 ②溫水坐浴 ③局部理療 ④口服緩瀉劑或石蠟油
8肛瘺的臨床表現和診斷
①外口常有排出血、膿或膿性分泌物 ②高位肛瘺外口可有排氣排便 ③肛周的刺激癥狀 ④肛門檢查可發現條索狀瘺管
9肛瘺的治療:原則是將瘺管切開,形成敞開創面,促進愈合 ①堵塞法 ②手術治療(瘺管切開術 掛線治療 肛瘺切除術)
10痔的臨床表現:出血 脫出 疼痛 瘙癢
①內痔:主要表現是出血和脫出,可伴發排便困難,可發生血栓、嵌頓。 ②外痔:肛門不適,潮濕不潔,如發生血栓形成皮下血腫有劇痛。
③混合痔:主要表現是內痔和外痔的癥狀可同時存在,嚴重時可又環狀痔脫出
11痔的鑒別診斷
直腸癌、低位直腸息肉脫出肛門外、直腸脫垂
12痔的治療原則:
①無癥狀無需治療 ②有癥狀者,重在緩解消除癥狀,而非根治 ③保守治療為主
13直腸息肉的診斷和治療
診斷:直腸指檢和直腸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
治療:①電灼切除 ②經肛門切除 ③肛門鏡下顯微手術切除 ④開腹手術
14直腸癌的分類
大體分類:①腫塊型 ②浸潤型 ③潰瘍型 組織學分類:①腺癌 ②腺鱗癌 ③未分化癌
15直腸癌的臨床表現
①直腸刺激癥狀:便意頻繁,排便習慣改變 ②腸腔狹窄癥狀:大便變形變細
③癌腫破潰癥狀:血便,黏液便,膿血便
④晚期轉移癥狀:侵犯膀胱、前列腺、骶前神經叢及肝轉移
16直腸癌的dukes分期(也可按TNM分期)
A期 癌僅限于腸壁內
B期 穿透腸壁侵入漿膜我將膜外,但無淋巴結轉移,上能整塊切除。 C期 穿透腸壁侵入漿膜我將膜外,有淋巴結轉移
C1期 轉移僅限于癌腫附近
C2期轉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結,尚能根治切除
D期 已有遠處轉移或者腹腔轉移者,或廣泛侵及鄰近臟器無法切除者。
17直腸癌的診斷:根據病史、體檢、影像學和內鏡檢查做出臨床診斷 ①大便潛血檢查 ②直腸指診 ③內鏡檢查 ④影像學檢查
18直腸癌的治療原則: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前的放化療科可提高手術療效
19直腸癌的治療
手術治療:①局部切除術②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③經腹直腸癌切除術 放射治療、化療、新輔助放化療
20直腸癌的流行病學特點
①直腸癌比結腸癌發生率高 ②低位直腸癌比例高 ③青年人直腸癌比例高
21潰瘍性結腸炎:
是發生在結、直腸黏膜層的一種彌漫性炎癥病變,以直腸和乙狀結腸最為常見。臨床上以血性腹瀉為最常見的早期癥狀,都為膿血便。
外科指征:中毒性具結腸炎,穿孔、出血、難以忍受的結腸外癥狀及癌變 手術方式:全結、直腸切除機會盲造口術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