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血管畸形臨床表現
1.神經根性疼痛
在病變所在神經根分布區有放射性痛,如頸、背、腰或雙下肢放射痛。體位改變可誘發疼痛,休息后可自行緩解。
2.進行性神經根和脊髓功能障礙
表現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運動、感覺和括約肌功能障礙:肌力弱、間歇性跛行、感覺減退或消失,大小便失禁等。典型癥狀為間歇性跛行,患者在行走一段距離后感到肌力弱、疼痛,休息后癥狀消失,再行走一段距離后癥狀反復。其原因為畸形血管盜血現象使脊髓慢性缺血;當運動時血液重新分布,多積聚在骨骼肌,則脊髓缺血加重而產生癥狀。
3.急性出血
突然出現劇烈神經根性疼痛、四肢癱或截癱,血液可逆流入顱,產生頭痛、嘔吐或抽搐,可有意識障礙。當形成血腫后,對脊髓的直接破壞或壓迫,使脊髓缺血加重而產生癥狀。
4.合并其他畸形
常合并脊柱畸形、病變相應節段的背部皮膚血管瘤(痣)、顱內血管畸形、動脈瘤、肝或腎血管瘤。
脊髓血管畸形檢查
畸形血管破裂可能并發蛛網膜下腔出血,腰椎穿刺時可能發現血性腦脊液。
1.平片
椎體血管瘤可見椎體有柵狀疏松;髓內血管畸形可見椎管及椎弓根間距增寬,類似髓內腫瘤。Cobb綜合征可見椎體及椎弓根破壞。
2.脊髓造影
這是判斷脊髓病變最重要的第一個檢查步驟,不僅能提供脊髓的非直接影像,而且還能顯示髓周血管的直接影像。造影時應使用非離子性水溶性造影劑,其副作用少,可以較好地在蛛網膜下腔彌散,充分顯示病變區域。同時,還能很快吸收,不影響再次行血管造影。必要時可加行CT掃描或脊髓斷層造影。
(1)髓周正常血管影 正常脊髓造影片上常可見到髓周和髓后的血管影,直線為脊髓前靜脈,彎曲的為脊髓后靜脈,多位于胸4~8節段。正位斷層可在胸腰段見到發針樣根髓引流靜脈。
(2)病變的脊髓造影影像 脊髓增粗,提示髓內血管畸形,脊髓表面的靜脈團可致梗阻。椎體血管瘤可造成硬膜外壓迫。另外,在脊髓周圍或椎管圓錐部可見擴張或迂曲的血管影。
3.CT掃描
在脊髓造影明確病變節段后,再行CT掃描,對病變將會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平掃可檢出髓內血腫和鈣化。鞘內注射造影劑可見蛛網膜、硬膜下腔有異常的充盈缺損。造影增強后,可顯示髓內、外異常的血管團。
4.磁共振成像
可以從矢狀、冠狀、橫斷三維斷層圖像全面認識髓內血管畸形的部位、血管團的大小、有無靜脈血栓形成,并做手術后或造影后的隨訪用,逐步代替了脊髓碘水造影。除海綿狀血管瘤外,各型的血管畸形在MRI的影像中,都顯示為蜿蜒迂曲的低信號流空現象,分布在蛛網膜下腔或脊髓髓內。有靜脈充血時,可顯示脊髓膨大,信號或強或弱,髓內海綿狀血管瘤則在T1加權像時表現為較典型的“黑環”征,即中間是高信號,提示出血后正鐵血紅蛋白沉積,周圍為低信號。
5.脊髓血管造影
是確診和分類脊髓血管畸形的惟一方法,同時亦可為治療提供極有價值的信息。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2015報名、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