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的排泄及影響因素
藥物排泄是指藥物在體內進吸收、分布、代謝以后,最終以原形或代謝產物通過不同途徑排出體外的過程。
1.腎排泄 腎是排泄藥物的主要器官。游離型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可經腎小球濾過,與血漿蛋白結合的藥物分子較大不宜濾過。藥物自腎小球濾過進入腎小管后,可不同程度的被重吸收。脂溶性藥物重吸收的多,故排泄速度慢;水溶性藥物重吸收的少,易從尿中排出,故排泄速度快。有的藥物在尿中濃度較高而發揮治療作用,如呋喃妥因經腎排泄時,尿中可達有效抗菌濃度,故可治療泌尿道感染。
尿量和尿液pH的改變可影響藥物排泄。增加尿量可降低尿液中藥物濃度,減少藥物的重吸收,從而增加藥物排泄。尿液呈酸性時,弱堿性藥物在腎小管中大部分解離,因而重吸收少排泄多。同樣道理,尿液呈堿性時,弱酸性藥物重吸收少則排泄多。
腎功能不良時,藥物排泄速度較慢,反復用藥易致藥物蓄積甚至中毒,故因注意。
2.膽汁排泄 某些藥物及其代謝物可經膽汁排泄進出腸道。有的抗菌藥在膽道內的濃度高,有利肝膽系統感染的治療。有的藥物經膽汁排泄在腸中再次被吸收形成肝腸循環,可使藥物作用時間延長。
3.乳汁排泄 藥物經簡單擴散方式自乳汁排泄。由于乳汁略呈酸性又富含脂質,所以脂溶性高的藥物和弱堿性藥物如嗎啡、阿托品等可自乳汁排出,故授乳婦女用藥應予注意,以免對嬰幼兒引起不良反應。
藥物的代謝及影響因素
藥物的代謝是指藥物在體內發生的化學變化過程。多數藥物經過代謝后失去活性,并轉化為極高的水溶性代謝物而利于排出體外。也有些藥物在體內幾乎不被代謝,以原形藥物排出。
藥物進行代謝需要酶的參與,肝臟是藥物代謝的重要器官,肝臟微粒體的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是促進藥物代謝的主要酶系統,故有稱肝藥酶。部分藥物也可在其他組織被有關的酶催化而分解。
肝藥酶的獲性和含量不不穩定的,且個體差異較大,又易受某些藥物的影響。凡能使肝藥酶的活性增強或合成加速的藥物稱為藥酶誘導劑,它可加速藥物自身和其他某些藥物的代謝,這是藥物產生耐受性的原因之一。如苯巴比妥的藥酶誘導作用很強,連續用藥能加速自身的代謝和抗凝血藥華發林的代謝,使其藥效降低。凡能使藥酶活性降低或合成減少的藥物稱藥酶制劑,它能減慢其他某些藥物的代謝,使藥效增強。如氯霉素為藥酶抑制劑,能減慢苯妥英鈉的代謝,兩藥同服可使苯妥英鈉的血濃度升高、藥效增強,甚至出現毒性反應。故聯合用藥時應注意藥物間相互影響。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2015報名、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