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妥英鈉的作用機制
苯妥英鈉的作用機制包括:
1.穩定細胞膜作用
①本品對各種組織可興奮膜均有穩定作用,能阻滯Na+通道。
減少Na+內流,從而降低其興奮性。該作用有使用依賴性,即對高頻異常放電作用明顯,而對正常的低頻放電無明顯影響。
②抑制神經元快滅活型(T型)Ca++通道,抑制Ca++內流。
③抑制K+外流,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和不應期。
2.增強GABA作用
本品能抑制神經末梢對GABA的攝取,誘導GABA受體增生。使CI-內流增加而出現超極化,從而抑制異常高頻放電的發生和擴散。
興奮含義
隨著電生理技術的發展和資料的積累,興奮性和興奮的概念有了新的含義。大量事實表明,各種可興奮細胞處于興奮狀態時,雖然可能有不同的外部表現,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最先出現的反應,這就是受刺激處的細胞膜兩側出現一個特殊形式的電變化(它由細胞本身所產生,不應與作為刺激使用的外加電刺激相混淆),這就是動作電位;而各種細胞所表現的其他外部反應,如機械收縮和分泌活動等,實際上都是由細胞膜的動作電位進一步觸發和引起的。在神經細胞,特別是它的延續很長、起著信息傳送作用的軸突(神經纖維),在受刺激而興奮時并無肉眼可見的外部反應,其反應只是用靈敏的電測量儀器才能測出的動作電位。在多數可興奮細胞(以神經和骨骼肌、心肌細胞為主),當動作電位在受刺激部位產生后,還可以沿著細胞膜向周圍擴布,使整個細胞膜都產生一次類似的電變化。既然動作電位是大多數可興奮細胞受刺激時共有的特征性表現,它不是細胞其他功能變化的伴隨物,而是細胞表現其他功能的前提或觸發因素,因此在近代生理學中,興奮性被理解為細胞在受刺激時產生動作電位的能力,而興奮一詞就成為產生動作電位的過程或動作電位的同義語了。只有那些在受刺激時能出現動作電位的組織,才能稱為可興奮組織;只有組織產生了動作電位時,才能說組織產生了興奮。這樣的理解顯然比原定義更嚴格些。
據此定義,可以對上述神經-肌標本的現象描述如下:當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經某一點時,由于神經纖維具有興奮性而出現興奮,即產生了動作電位,此動作電位(常稱為神經沖動)沿著神經纖維傳向它們所支配的骨骼肌纖維,通過神經-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即ACh參加的跨膜信號轉換),再引起骨骼肌細胞興奮而產生動作電位,以后是動作電位沿整個肌細胞膜傳遍整個肌細胞,并觸發了細胞內收縮蛋白質的相互作用,表現出肌肉一次快速的收縮和舒張。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2015報名、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