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體
肺炎支原體(M.Pneumonia)是人類支原體肺炎的病原體。支原體肺炎的病理改變以間質性肺炎為主,有時并發支氣管肺炎,稱為原發性非典型性肺炎。主要經飛沫傳染,潛伏期2~3周,發病率以青少年最高。
臨床癥狀較輕,甚至根本無癥狀,若有也只是頭痛、咽痛、發熱、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癥狀,但也有個別死亡報道。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多在秋冬時節。
肺炎支原體的致病首先通過其頂端結構粘附在宿主細胞表面,并伸出微管插入胞內吸取營養、損傷細胞膜,繼而釋放出核酸酶、過氧化氫等代謝產生引起細胞的溶解、上皮細胞的腫脹與壞死。
誘發機體產生的抗體也可能參與了上述病理損傷。呼吸道分泌的SlgA對再感染有一定防御作用,但不夠牢固。
肺炎衣原體
肺炎衣原體(Chlamydia pneumonia)第一個代表菌株TW~183株,是1965后從臺灣省分離出來的,1983年又自美國西點城一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咽部分離出另一株衣原體定名為AR~39.
后又發現這兩株衣原體為同一菌株,乃取名TWAR.該菌具有嚴格的細胞內寄生特點,不但常引進肺炎,支氣管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且和動脈硬化性心管疾患的發病有關。
鸚鵡熱衣原體
鸚鵡熱衣原體在雞胚卵黃囊及HeLa細胞、猴腎細胞培養中易于生長,并能感染小鼠發生肺炎、腹膜炎或腦炎而致死。
鸚鵡熱衣原體還能產生一種紅細胞凝集素,能凝集小鼠和雞的紅細胞。這種凝集素為卵磷脂核蛋白復合物,其作用可被特異性抗體及Ca++所抑制。
病原體分離可采取患者血液或痰液。痰液宜加鏈霉素處理。注射至小鼠腔及雞胚卵黃囊內,接種動物常于7~10天內死亡。剖檢后取脾、肺、肝等涂片涂色,查看有無衣原體及嗜鹼性包涵體。結果陽性時,再進行血清學鑒定。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566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